年考模特都得捂著臉,生怕被人說不正經,現在又什麼樣呢?
比如我們籌辦亞運會,老百姓什麼想法呢?比如單位分房,死活沒分到的有沒有鬧自殺呢?比如現在經常停電,停電了之後幹什麼呢?”
哦……
這回都聽明白了,敢情就是個筐,啥都能往裡裝。
李沐和鄭小龍很糾結,這個東西不像《便衣警察》鮮明,可以預見拍出來的成果,有點抽象。
“劇本你怎麼打算?”
“請人寫,目前想到的是梁左。”
“梁左?哦,《虎口遐想》的作者!”
“他倒是,倒是可以。”
“……”
許非看看全場,大部分對此表示疑慮,於是又梳理了一遍,“簡單說,我想把場景放在一個固定的聚集地,比如一座大雜院,或者一條衚衕。
裡面有各種年齡,各種職業的人居住,透過他們的故事,來展現這座京城,這個時代的變化。”
這不是《我愛我家》。
《我愛我家》與時代緊密貼合,很多梗都是當時的熱點,比如張國榮,比如老謀子和鞏皇的八卦……提前拍只能面目全非。
但情景喜劇這種形式可以,也是他的一個自主嘗試。
其實藝術中心最出名的那幾部劇,許非都沒想過。
像那部“舉國皆哀劉慧芳,舉國皆罵王滬生,萬眾皆嘆宋大成”什麼的,都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一是不成熟,他指的是這些主創人員不成熟,提前兩年拍,不一定有原來的水準。
二是現在電視機保有量依舊偏少,早早把大殺器放出來,結果影響力沒有原來的大,白瞎了。
而且自己初步才有點成績,好鋼得用在刀刃上,這種國民級電視劇,當然要佔據話語權才行。
李沐非常慎重,不像去年《便衣警察》那般爽快,表示可以先搞幾集劇本出來,看看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