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小年,日子重大。
張桂琴提前打烊,早早回來準備晚飯。她和張儷在廚房裡忙活,酸菜白肉,一條凍魚,兩個炒菜,兩個涼拼,湊了六道。
她忙著忙著,忽問:“哎,給灶王爺上供了麼?”
“沒呢。”
“這倆孩子,最大的事兒怎麼能忘呢……你別吃了,上供去!”
“哦。”
陳小旭咬著糖瓜,翻出水果蠟燭,湊到一角。牆上貼著灶王爺的畫像,前面有桌子,算是供案。
按照老理兒,在小年這天,灶王爺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稟報該家人的善惡。
所以要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後三樣是給坐騎備的料。同時還得把關東糖融化,塗在灶王爺嘴上,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
不過現代簡化很多,陳小旭點好蠟燭,剛要往上擺。張桂琴又喊:“等會等會!差點忘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許非回來讓他弄吧。”
陳小旭翻了個白眼,“嬸兒,照你這麼說,寡婦人家就不過小年了?”
“姨,就圖個節日氣氛,沒必要遵從古訓的。”張儷笑道。
“你說你們倆……算了,擺吧擺吧!”
張桂琴懶得吵吵。
飯菜做好不多時,許非也回來了,洗了手坐在桌前,一家人開始晚餐。
老媽還奇怪,問:“你那劇不是播了麼?怎麼還忙忙叨叨的?”
“不是單位的事,有個記者聯絡我出本書,我去出版社了。”
“出書?你要出書了?”
“嗯。”
“哎喲!”
老媽開心的不行不行,拍電視劇還差點,出書最直觀,而且最體面。
“你準備寫什麼?”張儷問。
“影視欣賞之類的……”
許非跟倆妹子解釋,“就那個《京城青年報》的記者於佳佳,幫我聯絡的青年出版社。今天跟編輯聊了聊,那邊信心不大,讓我先在報紙上試試水,開個專欄,一篇一篇發,效果好了再編成集子。
這個影視欣賞,簡單說,就是以我個人觀點,講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應該具備哪些要素,然後觀眾從什麼角度去欣賞。”
“你寫這東西,容易捱罵的。”張儷道。
“嗯,人家會說你有什麼資格來評價?”小旭道。
“寫書沒有不捱罵的,罵了更好,越罵越火。”
許非邁入新領域,正有勁頭的時候,末了問,“哎媽,你明天什麼時候走?”
“早上的火車。”
“那我送你。”
“這時候有孝心了?早幹嘛去了?”
張桂琴憤憤不平,道:“你要不是我兒子,我吃飽了撐的在這窩一年?我跟她們說好了,29放假,初四上班,上班你去瞅一眼就行。
店裡現在生意忙,你最好再招一個,王柏琳那丫頭不錯,可以當個小頭。”
許非聽這意思有點奇怪,問:“媽,你打算在家呆多久啊?”
“管你什麼事啊?我幫你照看一年了,還不能休息休息?再說你爸也累一年了,我不得陪陪他?”
許老師無言以對,頓了頓又問:“你倆回去麼?”
“我來回得十幾天,劇組正選演員面試,我手裡一大堆事。”
“我那個廣告也急,還得修改,再跟廠家對接一下。”
“……”
“……”
“哦。”
………………
次日。
許非在火車站送別母親,騎著車子前往三環東路附近的華都酒店。這一片在後世叫cbd,也叫燕莎商圈,
華都是個大酒店,82年開業,六層樓。他找到1154房間,是個套房,裡面已經擠滿了人。
今天是海馬影視創作中心成立的日子,請了記者,作家來了六位。其中有張生臉,戴眼鏡,頭髮稀薄,坐輪椅。
此人是參與者之一,叫史鐵生。
應該很熟悉了,語文課本上有他的一篇文章《我與地壇》。
他插隊的時候雙腿癱瘓,回京後又得了腎病,98年發展到尿毒症,靠每週3次透析維持生命,十分不易。
今天特意過來,也是為海馬壯聲勢。
“先拍照,先拍照!省的一會沒功夫!”
馬衛都張羅著,把幾人叫到一塊拍了張合照,然後自由採訪。
記者們很興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