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慧芳面色蒼白,勉強扯動嘴角,似笑了一下。
“你答應了?你原諒我了?慧芳,我發誓,我一定跟你好好過日子。我們倆,還有鼕鼕,還有小芳,我們一起……”
激動的王滬生戛然而止,只見劉慧芳輕輕搖頭,“沒什麼原諒不原諒,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你把媽叫進來,我要回家。”
“好!就不該答應那個畜生!”
“媽呀,我剛才差點把電視砸了!”
“太不容易了,苦了一輩子,總算明白了。”
原版《渴望》的結局,小芳認回親生父母,王家幹了那麼多傻逼事,最後兒女雙全,要錢有錢。
宋大成的媳婦好容易懷孕,孩子生下來還死了。劉慧芳繼續癱著,得小芳回來照顧……
這就是個粑粑啊!
許老師不可能讓這種東西做大結局,京臺一年一部劇,一年一碗雞湯,就指著在年終歲尾溫暖群眾呢。
其實悲劇不是不可以,悲劇的核心在於揭露和批判,達不到那股力量就不要悲,更不能為了悲而悲。
他在後半部透過李三斤和劉慧芳的小生意,加入了很多時代氣息。宋大成當了副廠長,把廠子搞的有聲有色,孩子也沒死。
最後一幕,劉家人坐在一塊,討論老宅拆遷,要起高樓的事情。
“你說這住樓房,上廁所是不在屋裡頭?那得多臭啊!”劉大媽道。
“媽,那叫沖水廁所,乾淨著呢。”慧芳道。
“反正我不習慣,誰愛衝誰衝,我到外頭上去。”
“媽,不是,大媽!這事得用進步的眼光看,現在政策開放了,生活變好了,提高水平是必然的。像您以前燒柴火,現在煤氣罐不也勁勁兒的麼?”
李三斤完全不拿自己當外人。
小芳則瞅瞅這個,瞧瞧那個,忽道:“哎媽,這樓也要住了,您腿也要好了,你們倆什麼時候領證?”
“小芳,你胡說什麼呢?”
“你屁孩子懂什麼啊?不許亂說!”
李三斤比了個大拇指,幹得好!
小芳被轟出屋,他摸摸頭,“可不是我發動的,孩子們的眼睛是雪亮的!”
“你!”
“嘿嘿,我給你切西瓜去,吃西瓜,吃西瓜。”
他也出去了,劉慧芳瞅瞅母親,非常不好意思,劉大媽翻了個白眼……
畫面漸淡,音樂起,在“悠悠歲月”中,閃過兩家人的後續生活片段,最後顯出一個大大的“完”。
約莫有兩三分鐘,全樓安安靜靜,跟著才砰砰砰,嘩嘩譁,統一撒尿沖水。
“舉國皆哀劉慧芳,舉國皆罵王滬生,萬眾皆嘆宋大成。”
到了大結局,應該再加一句了,“嫁人當嫁李三斤!”
《渴望》的存在,把京城的這個冬天徹底點燃,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牽動著幾乎每個人的心。
連劉慧芳那件二十年前的碎花衣服都重新火熱。
後世總愛扯什麼國民劇、國民媳婦、國民偶像,跟八九十年代一比,都是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