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一集終了。
陳嬸兒砸吧砸吧嘴,意猶未盡,正想叫孫子去睡覺,忽聽外面“咚咚咚”敲門,鄰居郝大媽進來了。
“老姐姐,這麼晚咋還來了?”
“閒著沒事,找你嘮會嗑。”
大媽往坑沿一坐,瞄了眼電視,樂了,“你也看《渴望》啊?”
“是啊,這不剛完事麼?”
“哎喲,我就想說這個,我家那口子還不耐煩,這戲多好啊!”
“我也覺得好,說不上來,反正跟別的不一樣。”
“對對,現在都鬼啊神啊,早看煩了。這戲有生活,劉慧芳那房子我以前就住過……哎,你說她是跟王滬生,還是跟宋大成?”
“我覺著王滬生,長的俊,有文化,姑娘就愛這個。”
“是啊,我年輕時候也跟王滬生,到老了才知得找個宋大成。”
倆人嘮了半天,好比書友在群裡口嗨猜劇情,都很盡興。
“這樣,你明天上我們家看去,老劉太太也叫上,人多熱鬧。”
“行啊,明天準點去!”
80後對《渴望》的印象,多來自於家長。
小孩子誰看這個啊?都是家長看,尤其母親、姥姥、奶奶等中老年女性受眾。而且不僅這個時代,再過二三十年,還是同等群體霸佔著苦情戲收視率。
又一天夜裡。
郝大媽家跟過節一般熱鬧,村裡的電視機越來越多,可聚眾看戲的習慣沒改,一起看有氣氛,瓜子都能多嗑二斤。
“劉大媽是個明白人,王滬生油頭粉面,看著就不是好東西。”
“大成多好啊,老實能幹,這才是能睡一被窩的老爺們。”
“喲,您這詞早幾年就流氓罪了。”
“屁!我孫子都有了,我流氓,我倒想了……”
“行了行了,開始了!”
瞬間鴉雀無聲,只有嗑瓜子喝茶水的細響。
劉慧芳撿了一個女嬰,並決定跟王滬生交往,可談婚論嫁時,這孩子成了王滬生的心病,一直想把她處理掉。
於是偷偷扔在了醫院的觀察室裡,出來就跟劉慧芳去登記。
“慧芳!慧芳!你怎麼了,我主意不是挺好的麼?”
“好?我真沒想到你能說出這個字來?她才兩個多月,是個人!我不知道她父母怎麼想的,但我不會這樣做。
你要能找到合適的地方送出去,我當然不會反對,可你怎麼能把孩子扔了呢?完了還去登記結婚!”
嗡!
屋內一片吵嚷。
“我就說吧,我就說吧,王滬生不是好東西!”
“壞!”
“也不是壞,頂多是自私,涼薄。”
“涼個粑粑,丫就一火坑,劉慧芳自個願意跳!”
“唉,看的我這糟心,明天我可不看了。”
“你忍得住?”
“我,我看重播不行麼?”
一集結束,眾人並未散去,又爭論了好長時間,才心滿意足的回家睡覺。
這段時間以來,大夥的作息都在變化,下班,吃晚飯,有聚會的不去了,好溜達的也早早回來,八點準時坐在電視機前,就等著看《渴望》。
播出十幾集後,里程碑式的一代神劇開始顯現威力。
……
市區內,某街道。
年終歲尾,是盜竊案件的高發階段,這塊住宅密集,還有商戶,以往都是重點關照的地方。
寒冬的夜漆黑一片,兩個警察在片兒區巡邏,怎麼走怎麼不對。
“你發現沒有,最近好像消停不少?”
“嗯,從咱倆出來到現在,我就瞧見一個能喘氣兒的。”
“媽的真不習慣,光溜溜跟鬼城一樣……哎,這不是老李家飯館麼,這麼早就歇了?”
倆人湊過去,一中年男子正在鎖門。
“老李,這麼早打烊啊?”
“喲,你們值夜啊……”
老闆回過身,無奈道:“不打烊不行,好幾天都沒生意了,全在家看電視呢。”
“看電視?”
“《渴望》啊!我媳婦兒天天跟瘋了似的,逮誰跟誰罵王滬生。我媽昨天也瘋了,倆人一塊罵。”
“喲,那你回去不變仨人了?”
“陪著看唄,看看或許還挺好呢。”
警察見對方要走,提醒一句:“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