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監製在家住了一天,次日迴歸,繼續當自己的折磨王。
拍這幫演員真是太爽了,就像開法拉利一樣,輕輕踩下去,速度就給足你。
後世常說某些演員套路化,其實早期都不錯。比如陳到明,《寇老西》裡演八王,那是個很逗比的角色,但演完康熙就開始端著了。
還有姜聞,年輕時戲路蠻寬,後來把精力都放在導演上,風格逐漸單一,所謂“演什麼都像自己”。
攝影棚,大廳。
這場戲講五人被送到裘莊的第一晚,外加王處長、武田,七個主要人物同框亮相。
群戲啊,最難拍也是每個導演最憧憬的。
由於要表現每個人的性格,分鏡頭就畫了厚厚一摞。陳可新和呂樂研究半天,過來道:“許先生,我想我們還需要一臺攝像機。”
“好。”
陳可新得到一個字,回去繼續準備。要不怎麼說這人容易妥協呢,他發現這裡誰最大之後,很快進入角色。
許非給韓三坪打電話,對方親自押運來一臺機器。
整個八九十年代,攝像機都是寶貝。90年代的很多電視劇,還只用一臺機器拍攝,兩臺是富裕,三臺是極限,只有央視可以。
組裡是兩臺,現在是三臺。
陳可新開始講:“一會我們多機位拍攝,一個主機位,兩個副機位。我一會佈置座位,你們先適應一下,把握好空間感,不然容易穿幫。
然後你們演的時候,不要管機器,無論拍到還是沒拍到,你都要在人物的狀態裡。演你們負責,拍我們來做,明白了麼?”
“嗯嗯,懂。”
付彪和辛白青連連點頭,他們哪見識過這個。
比如拍兩個人對話,一臺機器怎麼拍?先拍一個人說,再拍另一個說,起碼要搞兩遍。
雙機位就是同時拍,三機位更復雜,為了防止攝像機穿幫,各機位比較保守。但優點就是能抓細節,演員不用停頓,表演一氣呵成。
《讓子彈飛》三人吃飯那場戲,堪稱多機拍攝範例。
此刻,未出道的張麻子和湯師爺正跟座山雕交流心得。韓三坪轉了一圈,道:“你這場戲得燒掉幾十萬啊?”
“差不多。”
“三千萬打不住?”
“肯定得冒,按四千萬來吧。”
牛逼!
刨除補貼的一千萬,那也有三千萬投入,要九千萬票房才能回本。
天下目前的記錄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六千萬票房。以《風聲》的特殊性,再往上添三千萬……韓三坪想想竟不覺有多困難。
“哎,現在新出來一種叫數字攝像機,有沒有興趣搞一搞?”
“沒興趣,我們銀幕不行。”
許非搖頭,道:“不過我覺得數字是大趨勢,如果要更新換代,整個製作、放映系統全得換。
要不北影廠牽個頭?”
“開什麼玩笑,北影廠哪有錢?”
韓三坪愁苦,嘆道:“廠內資金短缺,廠外又拉不來贊助。大款一看電影業不景氣,都不願意投錢,現在一堆導演捧著劇本找我要錢呢。
還有幾個跑去拍電視劇了。”
“別喪氣,人得往前看。你覺著今年糟糕吧,誒,明年更糟!”
“……”
韓三坪斜楞眼,這貨的嘴就跟吃了老八套餐似的,噴香噴香。
……
片場佈置完畢。
一張大長桌,燈打在桌面上,四周漆黑,跟《有話好好說》的技法類似。葛尤坐在主座,左手邊兩位女主,右手邊三個男士。
“這是今天下午皇軍攔截到的一份密碼,乍看是彩票廣告,實際是地下組織在傳遞訊息……請諸位來,就是破解這份密電。”
葛尤皮笑肉不笑的主持場面。
五人表現各異。
“咔!”
陳可新喊停,品了品,按自己標準又是85分,不用人提醒,直接道:“再來一次!
鞏麗你喝了酒又暈車,身體不舒服的樣子再放鬆一點。
Maggie,你一邊盯著他,一邊有心事,一邊照顧鞏麗,三種綜合一下。”
“導演,我的詞兒囉嗦。把‘這件事’去掉,就‘咱們軍部’挺好。”姜聞道。
“可以啊,你自己拿捏。”
“預備!”
“action!”
“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