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照片。
“念念!”他遞給翻譯。
“中國女兒駕臨柏林!
作為本屆影展的評委會主席,鞏麗是50年來的第一位女性、第一位最年輕的影人和第一位中國人,她的到來吸引了大批媒體。
電影節主席莫里茨親自接機,並表示:“在慶祝新千年和50週年之時,沒有比邀請鞏麗來擔任這樣的職位更值得歡欣的了。
她個人融合了才能、智慧和美麗,絕對是未來中國電影的最佳大使。”
翻譯唸的眉飛色舞,誇同胞就像誇自己一樣:“第二版還有,哇,專刊介紹啊!
他們叫鞏麗姐‘中國女兒’,介紹了一下演藝經歷,還有感情史,跟張導演……”
“行了行了,這個不用!”張國師打斷。
這個時期,國人是缺乏自信的。
其實有很多傑出人物,由於宣傳不暢或各種原因,老百姓都不知道。就像鞏麗,國內一提也沒什麼,只有真正出國來看,才明白是什麼價值。
章子儀受到深深的衝擊。
跟著到了酒店,幾人剛下車,呼啦一批記者衝過來,對著張國師拍,還有人不標準的喊他名字。
張國師露出標誌的憨厚笑容,淡定從容,揮手而入。
“……”
小章又驚了,張導在歐洲也這麼受歡迎麼?
上樓簡單安頓,許老師召集幾人,道:“我拿到日程表了,《我的父親母親》13號上映。
本屆只有兩部華語片,另一部是關錦鵬的《有時跳舞》。裡面有舒琪,所以港臺媒體都會來。
他們採訪的時候多個心眼,少說少錯。
小章你第一次來,我大概說一下。西方電影節不僅僅放電影,還是時尚品牌的秀場,他們會請自己的代言明星過來,開派對搞活動。
兩撥人沒什麼區別,經常摻和一塊。
派對是影展的核心專案,每部電影放映前後都要舉辦,包括我們。像我們華語電影人,不成文的規定都要互相捧場。
這也是演員的大好機會,每個派對都是一個新的交際圈。你沒經驗,跟著團隊走就行。”
“那你來幹什麼?我一直沒弄明白。”張國師忽問。
“我當然有大事了,可不能告訴你們!”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