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後,小旭的父母也過來了,在京城過春節。
都在那棟小樓裡,獨門獨院,出入有車,清靜又方便。許老師就得多偏那邊一點,把蘭姐叫回去照顧張儷。
他一跨入2000年,忙的腳不沾地。
先去《天龍八部》劇組探班,週期延長至8個月,3月份殺青。然後申奧的研討會一遍一遍開,因為2月就得出結果。
1月25日,彙報會。
市府六號樓第一會議室,劉領導領銜評委。室外寒冬,室內溫暖如春,與會眾人卻只覺熱,甚至冒起了汗。
新聞宣傳部的負責人道:“先講吓口號,我們採取的是排除法。先集思廣益,大膽創意,向社會各界、各方專家收集,匯總到一起,然後一個個排除。
比如我們請了民間環保組織的代表座談,這些人思想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國際化色彩較強烈。
我們還邀請了美國時代週刊京城分社社長吉米先生,新華社中國特稿社的威廉先生座談。
他們覺得口號中最好不要用龍、長城等元素。他們認為在外國人眼中,龍很可怕,而長城也有屏障的意思。
我只是舉兩個例子,像這樣的座談會開了無數次。
最後大家認為,許非同志最早提出的要展現京城的變化,這個觀點非常好。
於是展開討論,許非同志又提出了‘新北京、新奧運’這樣一句口號。
它既表明京城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成為一個融古老文化與現代化大都市於一體的國際名城;也意味著在中國舉辦奧運會,可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奧林匹克事業的發展,我們的團隊將給國際奧委會和世人留下全新的印象。
所以一致透過,將這句口號作為彙報成果,請各位領導稽核。”
剎時間,會場議論紛紛。
“簡單易懂,朗朗上口。”
“涵蓋豐富,很有記憶感。”
“比長城、故宮、龍、天壇這些確實好多了,有新時代的氣息。”
劉領導非常滿意,但還得走下程式:“好了,我們舉手表決吧。”
“同意的舉手。”
刷!全票透過。
上次申奧的副主席,此次申奧的顧問何振梁先生,開口道:“英文想好了麼?”
“想好了,還請您指正。”
新聞宣傳部的負責人抻脖子找,道:“小許,這個你說說?”
“英文口號,我們最初想的是ANEWBEIJINGFORANEWOLYMPICS,我覺得不太精準。如果叫NEWOLYMPICS,人們會問什麼是OLDOLYMPICS?”
許老師毫不客氣,道:“所以我略提建議,NEWBEIJINGGREATOLYMPICS,您覺得怎麼樣?”
“NEWBEIJINGGREATOLYMPICS……”
何先生稍一思索,拍手叫好:“精彩!”
“那就透過?”劉領導問。
“我覺得可以。”
何先生資歷極深,當年給教員、伍豪當過翻譯,後來調到體育部門,為中國兩次申奧付出了巨大心血。
他拍板,那就定下了。
“小許英文水平也很高嘛!”
“這個口號你居功至偉啊!”
“哪裡哪裡,都是大家的功勞。”許老師連忙謙虛。
口號順利透過,申奧會徽遇到麻煩。
會徽組準備了很多作品,概括為三套思路:分別以聖火、天壇、長城三個元素為核心,加以設計而成。
“舉手表決吧。”
“2人棄權,沒過半數。下一個!”
“大家表決一下。”
“還是沒過半數。”
輪番展示,居然沒一個立得住。
會徽組真冒汗了,劉領導也皺眉:“我覺得你們思路不對,聖火、天壇、長城用過多少次了?
為什麼不能有點新意呢?還有沒有?還有沒有?”
連問兩聲,都不敢搭話。許非瞅瞅諸位,不對啊,韓大師呢?
正想著,門忽然開了。工作人員手拿著一副黑色裱板進來,劉領導問:“怎麼?最後一個了?”
“這是我們緊急修改的一個方案。”
負責人亮出作品,是由五環組成一個奔跑的小人,下面印著BEIJING2008云云……
“這個看著像五環,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