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組在影視城拍戲:
吃飯,必須由酒店提供,酒店誰家的?
服化道車輛等,必須由服務公司提供,服務公司誰家的?
整個影視城成了一個大閉環,每個環節瞭如指掌,從裡到外透著兩個字:別給我搞事!
他趕走港方人員的事情,也被添油加醋,牛掰格拉斯云云。其實許非是雙管齊下,敲打《十月圍城》的同時,又給另一些人遞甜頭。
沒有群體可以永久團結,要分化拉攏。
這個甜頭就是《我的兄弟姐妹》。
橡果拿下了發行權,找梁詠琪、姜五、夏宇在京滬粵等地宣傳,院線放映,主打煽情牌。
“任眼淚盡情流淌,我們為您備足手絹。”
沒錯,真的每名觀眾送一條手絹。成本低,噱頭十足。
故事很老套,一個六口之家,一夜之間慘遭變故,四個兄弟姐妹各散東西,二十年後重新相逢。
但拍的還湊合,起碼該哭的時候都能哭。
“乾杯!”
包房內,文雋興奮的鼻頭潮紅,端著酒來回碰杯:“真是沒想到,這樣一部片也能拿2千萬。”
“是兩週兩千萬。”
“對對,兩週兩千萬。”
“還有些票房潛力,我估計在兩千七八百萬落地。”
“哇,我已經很滿足了。”
文雋搖頭晃腦,這片成本才三百萬,鐵賺。
“許先生,我跟你講實言,煽情片在香港賣不出去的。大陸果真市場廣闊,稍稍發力就吃掉,了不起。”
“香港今年票房怎麼樣?”
“撲街嘍!程龍才三千萬,成本1.7億啊!嘉禾這次慘了。”
“大陸也不好,《我的兄弟姐妹》都能排第四。不過下半年大片就上來了,《珍珠港》《十月圍城》。”
“《珍珠港》在香港肯定撲街,那些觀眾現在喜歡什麼,我們沒頭腦的。以前是一個人創新,票房好,大家都跟著做,然後等另一個再創新。
結果搞來搞去,沒有新東西了,觀眾煩了,不愛看電影了。”
文雋喝的五迷三道:“兩地加強合作,我不傻的。但我們不擅長跟那個中影啊,跟政府打交道。
許先生在內地首屈一指,還需仰仗你啊。
你放心,我回去就幫忙宣傳,你的發行公司好,讓大家都來找你。”
“那就謝謝了。”
“賺錢嘛,好(bu)商(han)量(chen)。”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