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片子少,說的可能不對。港臺電影比較發達,表演風格多種多樣;內地很長一段時間沒怎麼發展,表演有些模式化。
但無論那種方式,最終趨向於‘自然’兩個字,最終的標準還是能不能打動人。”
“說得好,葛老師的電影我都看過,都能打動我,標準的實力派。”
“哎,那周老師就是偶像派。”
哈拉了一陣,大螢幕亮出提名,競爭激烈。
李心潔《見鬼》、吳君如《金雞》、陶紅《生活秀》、倪萍《美麗的大腳》等。
不同風格的演員在一起碰撞,前所未有。金馬獎號稱相容幷包,卻也沒有主旋律參評的。
葛尤拆開信封,客氣的遞給周星星,後者念道:“恭喜李心潔!”
“嗡嗡嗡!”
貌似爆出個冷門,其實不算冷門。李心潔憑藉此片,已經拿了金像、金馬,再加上金梧桐,就是三金影后。
這是位天才型的選手,可惜資源不太好,後續發展平平。
接著最佳男主角。
頒獎嘉賓鞏麗、張蔓玉。
競爭更激烈:華仔《無間道》、劉佩琦《和你在一起》、學友《男人四十》、黎明《三更之回家》等。
咦?
到此刻,很多人赫然發覺:熱到爆的《英雄》,居然連一個表演獎提名都木有。
而臺上,倆人在聊天。
“聽說你要退休了?”
“呃,是啊。”
“你還不到40歲,為什麼要退休呢?是不是覺得無敵寂寞,影后拿累了,電影不好玩了?”
“你不要搞我啊!”
張蔓玉瞪眼,道:“我只是想休息一下。”
“你休息做什麼?”
“唱歌嘍。”
“……”
鞏麗看了她兩秒鐘,表情一言難盡:“好,我們來看看獲獎者!”
“哈哈!”
拆開信封,張蔓玉宣佈:“獲得最佳男演員的是,劉佩琦,恭喜!”
嚯!
白三爺嗖的站起來,不太敢相信自己能從港片的包圍中突圍,上去還挺緊張,略結巴的說了幾句。
隨後,到了最重要的兩個獎。
徐克和姜聞出來,頒發最佳導演獎。
提名:張國師《英雄》、劉偉強麥兆輝《無間道》、許鞍華《男人四十》等等。
“獲獎者是,張藝某《英雄》。”
最後,最佳影片獎。
許老師親自頒發。
提名還是那幾部熱門,大家心裡都有數,不是《英雄》就是《無間道》,就看評委怎麼選了。
“獲得首屆金梧桐獎最佳影片獎的是……”
許非掃了眼臺下,笑道:“恭喜,《無間道》!”
…………
第二天。
搜狐影片就放出了幾段評委討論、投票的錄影,隨即又出了文字版,被各網站傳播。
“我不瞭解劉佩琦這個演員,我第一次看他的電影,但他打動我了。”
“您總說《金雞》代表了香港精神,恕我直言,我沒看出來,或者我沒理解。”
“《英雄》的主題很大,但很淺,表達的方式也很淺。它就是導演個人的一次炫技,對色彩,對結構,對畫面的展現。”
“《無間道》的成功首先取決於劇本,而非導演。有這種劇本、這種演員、這種幕後,水平線以上的導演都能拍出來。我不同意給它導演獎!”
好傢伙!
群眾看的津津樂道。
這些大腕評委唇槍舌戰,甚至急頭白臉,就為自己喜歡的作品能多一票,還是頭一次這麼清晰的展現出來。
首屆金梧桐結束了,話題度卻剛剛開始。
說明星的,說獎項的,說為金雞默哀的,自然也有許老師開場那段講話。
然後吃瓜群眾紛紛震驚:
這麼大的大佬,怎麼才出山啊?!
(誰看《一秒鐘》了?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