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吧。”
星河的一位負責人先開口,道:“李純波的《小芳》,四月中發行,到今天三個多月。
累計發貨五十餘萬張,另有追加訂單五十多萬。等把這些都發出去,約莫十月前吧,能有一百萬出頭的銷量。”
末了還補充一句,“我說的是正版啊!”
眾人笑,備受鼓舞。
八十年代,賣一百萬張跟玩似的,二百萬才算頂級。九十年代縮水,一百萬就算大佬,五十萬算一流。
李純波就像塊招牌,活生生戳在那兒,證明星河的實力。
“甘蘋的《大哥你好嗎》同期發售,後續訂貨比較平緩。累計銷量四十餘萬張,手頭有十幾萬的追訂。
不過畫冊賣的好,賣出去八萬多冊。”
“黃格選的《傷心是一種說不出的痛》,7月7日發行,累計十五萬張,手裡有七萬追訂。”
“陳銘的《霧裡看花》準備發行,蘇總將《白天不懂夜的黑》留到了下張專輯。
謝東的專輯還在收歌,鄭筠預計明年發行,高楓仍然情緒穩定。”
“《小芳》到一百萬的時候,準備一場慶功宴。
黃格選啟動宣傳期,流程照舊。
李純波和甘蘋可以叫回來了,哎對了,有商演找麼?”
“特別多!”
“什麼報價?”
“甘蘋每場5千,李純波1萬5,唱三四首歌。聽說毛寧、楊小姐好像是8千。”傳媒的工作人員應道。
“誰聯絡的?”
“一個穴頭,叫宮庭海。”
九十年代雖然有經紀人,但制度不完善。
所謂穴頭,就是帶明星四處走穴的傢伙。他們跟經紀人的區別,是主動跟商家談演出。
比如幾個歌手,這段比較閒,就跟著穴頭跑。他們負責找地兒,談價錢,然後抽成,一跑就好幾個月,到處溜達。
所以得讓歌手信任,才能做大。九十年代有四大穴頭,宮庭海是其中之一。
“你們怎麼想?”許非問。
幾人互相瞅瞅,王晶花忽地舉手,道:“我覺得這個錢,應該我們自己賺。”
“對,用您的話說,幹掉中間商,要談我們自己談。”
“可我們就是中間商呀?”
“……”
許老師一樂,道:“陪歌手走穴不容易,得八面玲瓏,四方周到,你們能行麼?”
“沒問題!”
“我們可以的!”
帶歌手的有三個經紀人,王晶花是小頭兒,底下有倆男的。
“那好。等他們回來,你們找幾個就近的,先演幾場。儘量挑城市,偏遠的地方少去。”
許非轉向星河的人員,問:“田振那邊怎麼樣?”
“田振口頭已經答應了,她希望按專輯籤,不按年限。
她現在全是國家級活動,上半年赴美國慰問留學生,9月份還得去歐洲六國,11月得去日本……她說到明年初,能復出歌壇。”
“可以,但你們要簽在三張專輯以上。劉煥呢?”
“劉煥也差不多,都希望按專輯籤。”
“可以。”
許老師揉揉鼻子,《北京人在紐約》的原聲帶賣了一百多萬張,全便宜京臺了。
“阿毛呢?”
“阿敏姐最爽快了,隨時能籤。”
那就妥了,這三位坐鎮,心裡有譜。
許老師非常愉悅,叮囑道:“你再幫我找一個叫矮大緊的傢伙,我不知道他在哪兒,不過是清華學生,搞了個破樂隊叫青銅器,你順著線索找。”
星河的還沒開口,傳媒的神色古怪,道:“許總,您說的矮大緊,是不是長頭髮,大臉,自認不羈實則邋遢的那種風格?”
“對對,你認識?”
“他跟人合夥開個廣告公司,負責寫文案,我們有時候活太多,就外包給他們。
接觸過幾次,挺有才華的,一天開個破林肯,整個BP機還掛大哥大上。”
“……”
…………
服裝方面,五家店全部開張。
影視方面,張家譯、劉義君主動來投。許非正想招幾個男同志,有點陰盛陽衰了。
《歡喜姻緣》、《過把癮》將在下半年陸續上映。明年已經確定要開四部劇:《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甘十九妹》、《青衣》,以及一部都市偶像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