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搬了把椅子。
王常田復旦畢業,學霸,畢業分配到全國高官會新聞局,後來跑到《中華工商時報》,下海潮時又去東北賣過塗料,賠了又回到報社。
95年進京臺,打造了非常受歡迎的《北京特快》。
98年批評XX大法,導致上千人在電視臺門口靜坐,導致其停職反省,索性就不幹了,創立光線傳媒。
許非策劃的三檔節目,一個比一個爆炸,震動電視界。
王常田大為佩服,虛心求教,許老師隨口指點便是受益匪淺,末了還留張名片,道:“人才難得,如果你想換個環境,我隨時歡迎。”
“噝!”
王常田剛在京臺起步,固然沒想跳槽,也不免心情激動。以許總如今的檯面,親自邀請可是大大增光。
許非看了一會就離開了,跑到路邊的一棟小樓,也就是現在的藝術中心。
感覺愈發陌生,連打招呼的都沒幾個,好容易看著陳彥民,匆匆聊幾句又走了。
想他入職那會,李沐、鄭小龍、魯小威、李小明、趙寶鋼、馮褲子、雷蕾……多少牛人呢!
“咚咚咚!”
“進來。”
他推開辦公室門,拱手道:“鄭主任,才來給您賀喜,勿怪勿怪。”
“扯傑寶蛋,坐吧,有水自己倒。”
春節後,姓趙的被調走,鄭小龍榮升第四任主任。
“姓趙的調哪兒去了?”
“說是去文化部當個司長。”
“哎喲,正廳啊!中心現在怎麼樣?”
“人事、行政、黨務,一堆爛攤子。人員臃腫,各種混飯吃的,也就電視劇還正常。”
鄭小龍搖頭,問:“不說這個,你幹嘛來了?”
“共商大事啊!你們今年到明年,能出多少集劇?”
“一百多集吧。”
“我也是一百多集,咱們聯手搞個劇場聯盟怎麼樣?”
哈!
鄭小龍由衷樂了,指著他道:“你不找我,我也想找你。央視那幫龜孫子,我早就受夠了!”
跟能辦事的人說話,就是痛快。
當年《在紐約》被央視坑了一道,他早打算轉向地方臺。央視習慣買斷,不賣版權免談,一部劇求爺爺告奶奶的能賣幾百萬,或者一千萬。
但地方臺很少買斷,基數又大,每家幾十萬輕輕鬆就過千萬。
鄭小龍合計合計,道:“名目上以找個背書,不能我們倆倡議,這樣,我們找主任商量商量。”
藝術中心的老人兒提主任,指的便是李沐。
倆人立刻動身,奔市政府。
(感謝萌主,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