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梧州之殤(一)
但也有人沉吟道:“元帥,恕末將直言,此時軍中已斷糧,我們該如何撐到大軍來救?”
阿里海牙輕笑道:“先駐守城池,若實在守不住,咱們便棄城而去,又讓宋軍來追我們的馬屁股。我們出城後往東行,儘快和都元帥大軍匯合,屆時宋軍必滅。以都元帥十萬大軍,破區區梧州想必不用費多少時日,只要我們撐住半月,不,只要撐住十天,此戰,我們便能反敗為勝!”
他越說便越說開心起來,腰桿挺得筆直,眼神中滿是堅定。
眾將中有人連忙附和,也有人悄然若有所思。
十天,那是最好的情況。可以現在大軍的情形來看,只怕連十天都未必撐得住。
不過他們回到軍營後,還是立刻將這個訊息通報三軍。這終於是讓得渙散的軍心又稍稍凝聚了些。
能在宋軍攻城之前得到這個訊息,已經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這夜,荔浦縣城中難得的沒有士卒再起譁變。
翌日清晨,城外的宋軍浩浩蕩蕩向著城門行來,準備攻城。
最前方是整整齊齊的盾牌兵,他們不是那種刀盾手,而是專門的盾牌兵,手中持著的盾牌有一米多高。在距離荔浦縣城門約莫五百米處,大軍全部止住,不見其尾。盾牌兵架盾擋在前面,攻城車、投石車等被緩緩推出軍陣。
趙洞庭親自坐鎮中軍,車輦旁是鼓陣和鳴金陣。
數架行女車亦在左右,令旗兵高高站在行女車上,隨時準備傳達趙洞庭的號令。
而在前、後、左、右四軍中,也各自都有這樣的指揮中樞。
蘇泉蕩統率人數增至兩萬的殿前司禁軍坐鎮前軍,旌旗招展,刀槍林立,殺氣森然,隨時準備攻城。
城牆上,元軍將士定睛看著漫山遍野的宋軍,連忙拉弓搭箭,嚴陣以待。
他們雖然兵力高過宋軍,但城頭上卻擠不下那麼多人,看著宋軍這麼多人,的確感覺到有壓力。
而最讓他們驚懼的,莫過於宋軍投石車旁邊的那數十個黑黝黝的小東西了。
擲彈筒。
雖然宋軍中已經沒有多少炮彈了,但是,十來顆還是有的。
因為伯顏來援的訊息,勸降書沒能徹底讓得元軍瓦解,這十餘顆炮彈,成為趙洞庭的下一個殺招。
於此同時,梧州城外,也有大軍攻城。不過攻城的是元軍,而守城的是宋軍。
元軍數十軍陣浩蕩前行,軍中號角聲不斷。為首將領渾身銀甲,立於戰車之上,手持長槍,滿臉肅然。
這人並不是元軍徵宋都元帥伯顏,而是官拜武義將軍的徵宋先鋒大將孔元。
孔元字彥亨,生於新河縣邢彥村,自幼習武,才略不凡,十七歲時便應召進入元軍為卒,其後隨軍出征,屢立戰功,被宣授管軍總把。
元十一年,大舉伐宋,伯顏為都元帥,孔元為先鋒,升武義將軍,進軍江南,如今屯兵廣南東路。
整個廣南東路境內,都只剩少許民間義軍還在抵抗,連之前被都統凌震和轉運判官王道夫奪下的廣州城也已重新被元軍奪取。凌震和王道夫兩人淪為遊軍,只能在廣南東路境內和元軍周旋,已難成大勢。
當初發生這事的時候,直驚得身在雷州的張世傑渾身冷汗,後怕不已,然而對趙洞庭堅守碙州的舉動大感佩服。那時候要是真聽信他的,率眾前往崖山,怕是廣州城破後,南宋早已像是史書中那樣,被元軍覆滅於崖山了。
趙洞庭堅持不去崖山,可謂逃過死劫。
伯顏做為徵宋都統帥,領中軍二十五萬雄踞廣東,此時只需稍許兵力用以和民間義軍周旋。在收到阿里海牙的求援信後,當即便派遣孔元這位能征善戰的漢族將軍前來取梧州,馳援阿里海牙。
如孔元這種生在元朝境內的漢族人,並非是南宋降將,在元朝廷中倒是不受歧視的。
而孔元雖未漢人,亦是對元朝廷忠心耿耿。
率大軍到得梧州城前數百米處,他舉槍喝令三軍,“止!”
元軍數十軍陣緩緩停住,肅殺之氣直衝雲霄。
他們以千人為陣,粗略看去,怕莫有足足六七萬人,馬、步軍皆有。
孔元生得高瘦,眼神卻是極具侵略性,有著元將的狂野。他雙眼緩緩掃過高聳的梧州城牆,還有兩旁下面山體已被挖得筆陡的防寨,眼中露出幾分瞭然之色,而後吩咐道:“大軍輪番攻城,無需顧及兩旁山寨,直取城門便可。再命水軍同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