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費不可能一次性就交給幾十年。這5個億是從長遠打算定下的價格。
這些事情,霍耀文肯定不會主動跟董事們去說,他一下子丟擲15個億,就是為了打消這些人想要繼續開發樓盤的想法。
現在香港的房價對比幾年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漲幅,哪怕經歷過股災,可依舊是堅挺的很。
從他重生的1968年開始算,那時候香港房價平均每英尺大約60元左右,一套千尺豪宅,是6萬左右,換算下來每平方米大約在600塊。(後面直接算平方米)
1970年,只過了短短兩年,平均每平方米的樓價,漲幅到了1100元左右,在1973年股災爆發前夕,漲到了2400元的地步。
等於說只用五年的時間,在人均工資幾乎沒怎麼增加的情況下,一套一百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從6萬塊漲到了24萬,漲幅4倍左右。
之後股災爆發,2400元一下子跌到了1500左右,在74年中旬,更是一度跌到了每平方米800塊。
這種從山巔滑落到低谷的跌幅,幾乎讓很多人傾家蕩產。
這也是為什麼當初和記洋行因為投資地產,購買了幾塊官地後,恰逢股災大難,險些破產的原因之一。
每平方米800塊的房價,持續了差不多大半年的時間,雖然有小幅度上漲或者下跌,但並不影響總平均房價。
房價第一次大規模上漲,是去年英女王來港的時候,大約漲到了1200塊左右,算是一個小高峰期吧,對香港整體樓市影響並不算特別大。
真正大幅度上漲,令全港樓市逐漸大規模回暖,是霍耀文收購和記洋行的半個月後,美國佬無條件宣佈從越南撤軍的那一刻起!
其實美國佬從越南撤軍,跟房價上漲看似牛頭不對馬嘴,收益的除了一些國際貿易的公司,或者在東南亞做生意的上市公司,他們的股價略微上漲外,總體是沒多大關係的。
可架不住戰後越府驅逐大量的花裔和一些xx人,導致有超過十幾萬人從越偷渡到海外,除了馬來、新加坡等地方外,偷渡最多的地方,是距離越難不遠的香港。
從去年9月份開始,平均房價從每平米1200塊,漲幅到了1500。12月底,更是漲到了2000塊,大有一種房價要真正回暖的趨勢!
這也是為什麼,去年8月,小李搞出了公攤面積,能夠得到那麼多地產大亨的支援,畢竟這些地產大亨們,誰沒有個智囊團,或者顧問團的?
他們雖然無法預測十幾二十年後的房價,但近幾年的樓價,還是能夠從方方面面預估出來的。
也幸好霍耀文在8月中旬就與祁德尊達成協議,9月初就順利收購了和記洋行百分之三十三的股份,要是再拖一兩個月,恐怕還真不一定能夠以1.9億的價格拿下來。
另一時空的歷史上,滙豐銀行是6月份就拿下了和記洋行的股份,之後借貸了二十多個億給和記洋行,並且把黃埔船塢併入和記洋行,改名成和記黃埔,想要從銀行業走出來,在商業上大展宏圖!
儘管背靠滙豐銀行這個大靠山,和記洋行因為債務和子公司的大量虧損,並不是特別的賺錢,1979年小李收購和記黃埔股份的時候,和黃大約市值70個億。
當時小李得到了包船王和滙豐大班的支援,收購和黃百分之22的股份,花了差不多6.3億,可實際上他支付的金額只有兩千萬美金,大約1.1億港幣左右,剩下的錢半年內繳清就行了。
正是因為這筆買賣,才讓小李當了幾十年的香港首富。
只不過那是另外時空的歷史,現在和記黃埔霍耀文說了算,他才是和黃最大持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