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面具】(1 / 2)

小說:香港1968 作者:汪公子在年

兩日後。

香港商報在頭版板塊中,用加粗加厚的字型寫了一個大大的標題:

《霍耀文:以善養善,愛自生愛》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有這樣一段話: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但匆匆數十年過去,香港有多少孩子沒有書讀,沒有知識學,他們不想讀書嗎?

不,他們想!

我前幾天跟隨香港教育基金會的人走訪了香港大部分的貧困區,我看到很多隻有十幾歲的孩子,光著膀子在家裡幹農活,或者在寮屋附近務工當報童當服務生。

他們露出的是一雙雙渴望學習的眼睛,懷揣的是一顆顆渴望在知識藍天裡展翅飛翔的火熱內心……

也有不少沒有書讀的孩子走上社會,他們心智未成熟的情況下,無法面對社會的種種誘惑,最終誤入歧途,成為了感化院的一員。

他們還是孩子,本該擁有美好的童年;他們也只是孩子,卻有著與我們很多人不一樣的童年,造成這不同的童年,一切都源於貧困……

家庭的貧困或許是其中之一,但我想所有的孩子都應該一樣,邁入學校而不是提早的走進社會。

前天,我跟同事去沙田區大圍村附近採訪香港教育基金會的會長霍耀文霍先生,他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說了一句讓我記憶深刻的話,那就是:香港教育刻不容緩!

霍先生成立香港教育基金會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更多的家庭減輕學費的負擔,讓孩子們能夠走進學校學習知識,只有學習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才能讓香港更加的繁榮昌盛。

我從教育署以及民政署得知,迄今為止,全港讀書適齡兒童和少年,總共有五十三萬人,但真正接受學校教育的學生只有三十萬左右,還有十幾萬的少年沒有書讀,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讓我駭然的數字。

這說明香港有近乎三分之一的孩子未來將是文盲……

在霍耀文先生接受採訪的時候,我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基金會要讓每個受到資助的學生簽訂一份合同,在未來的人生中必須捐贈等同金額的資助。(沒有期限沒有利息)

霍先生笑著跟我說:一個人的發光,會溫暖一群人,一個人的真誠,會打動一群人,這樣的人,走到哪裡,善的種子就會播種到哪裡。單憑香港教育基金會是很難將全港所有的孩子送如學校讀書,教育署的人在努力制定免費教育計劃,我們也同樣在努力號召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但我們也必須要讓學生們明白一個道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以善養善,愛自生愛。

如此方能長久...”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記者李燁磊特意寫道:霍耀文先生是香港大學出版社社長,香港大學哲學教師,耀文圖書出版公司董事長,香港教育基金會的發起人,兼香港教育基金會會長。

同時霍先生也是香港知名科幻、武俠、言情、恐怖作家,筆名浮生,著有:《鬼吹燈》《甜蜜蜜》《1999-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大唐天魔志》等。

......

《香港商報》的文章報道出去後,只是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就掀起了數十家報紙對香港教育的激烈討論。

《明報》:“教育是一國之根本,香港文盲率太高,不利於香港建設和發展。”

《文匯報》:“教育是人不可或缺的!”

《星島日報》:“杜絕文盲,讓更多的孩子走進學校!”

《大公報》:“香港廣大的貧困學子此刻需要我們全部人的幫助,套用霍耀文先生的一句話:一個人的發光,會溫暖一群人,一個人的真誠,會打動一群人,這樣的人,走到哪裡,善的種子就會播種到哪裡。”

隨著香港報界對香港教育普及的激烈交流,漸漸的衍生到了各行各業,作為香港教育基金會的創始人,又是《商報》的採訪物件,霍耀文又一度成為了各大報紙的寵兒,接二連三的登上了頭版新聞。

無數記者前往香港教育基金會的本部,想要採訪會長霍耀文,但都被羅巧珍給攔了下來,同時她也跟這些記者說下個月在香港節的時候,將會向教育署、布政司署、港督府在港島皇后廣場申請一個場地,舉辦一場盛大的香港教育慈善表演活動,希望各位到時會到現場採訪。

香港節,是港督戴麟趾為了緩和67暴動後,香港的不穩定,從而舉辦的一場盛大的覆蓋整個香港的大型文娛康樂活動,時間早在上個月就已經公佈了,1969年12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