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終於是明白眼前的“女巫”原來是個推銷員,還真是夠賣力的,都編了一套故事出來,就是為了賣一本書!
看兒子吵著要,男孩母親想了想,還是點頭答應下來:“安迪,書我可以買,但是你要聽話,否則以後魔法學校可不會招收一個壞孩子。”
“我一定聽話!”安迪認真的說道。
小男孩母親朝著溫迪道:“好吧,那麼這位女巫小姐,請拿一本那什麼魔法書給我吧。”
“好的!”溫迪心裡一喜,今天上班終於是賣出第一本了。
————
這一幕,同樣發生在美國絕大多數城市的街頭。
其實按照霍耀文在美國的名氣,沒有必要搞這些花裡胡哨的營銷方法,可是奈何埃文這個名字暫時只在科幻界有很大的影響力,普通人雖然也有聽過,可也只是聽過罷了。
而《哈利波特》又是一本充滿了兒童氣息的魔幻書,這類書成年人看感覺有些幼稚,小孩子又沒有經濟能力,自然是需要大人來買單。
再加上《哈利波特》在英國大火的主要原因,還是得利於BBC的那段採訪,吸引了無數沒聽過《哈利波特》這本書的人,紛紛跑到書店去買來看看。
羊群效應很強!
所以,班坦圖書出版公司的總編決定,按照《哈利》在英國出名的方式,來進行宣傳這本書。
書中故事發生在英國,讓買書看的英國人能夠有一定程度的認同感,而美國就不同了,書中沒有任何提及美國的內容。
為了銷量,已經升職成為副主編的馬克,第一時間發樂封電報到香港,詢問霍耀文《哈利》後幾部能不能寫一點有關美國魔法學校的故事。
這點,霍耀文也是發電報回應,說在大綱中,美國的確是有一所魔法學校,同時未來書中也會提及美國會舉辦一場世界級的國王騎士杯大賽。
簡單講,就是跟《哈利》第一部裡面,三個主角闖進密室裡遇到的國王棋。
得到回應,馬克第一時間就將宣傳方案彙報了上去,很快就得到了總編的認可,在經過半個月的籌備後,同全美兩百多家書店進行了合作,讓他們以這種女巫出現在街頭的噱頭方式,來進行書籍售賣。
然後馬克在聯絡美國ABC電視臺,和多家在全美都有發行的報紙,來對這群奇怪的“女巫”們進行採訪。
事實上,馬克的宣傳方案很成功。
70年代的美國人處於瘋狂的一個時期,這種形似未來角色扮演的宣傳方法,還未經過媒體的報道,就已經在其周邊引起了一陣騷動。
兩百家合作的書店,只用了短短几日的功夫,就賣出去了好幾萬冊。
同一時間,ABC電視臺和多家報紙也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當採訪新聞出現在報紙,出現在電視上以後,無數閱讀收看的人,紛紛起了好奇之心。
隨著時間的發酵,大半個月過去,等到了六月底,隨著迪士尼宣佈將改編《哈利波特》,會將其製作成動畫片時,《哈利波特》在美國徹底的火了。
只用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大賣了一百多萬冊,連續多周霸佔著美國兒童圖書銷量榜。
美國ABC王牌兒童節目的主持人,更是在節目中極力推薦這本充滿童話色彩的魔幻,說這本書不僅能讓孩子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更能夠讓成年人重新體會到童年時聽到魔法的新奇和幻想。
而作為《哈利波特》的作者埃文,再一次成為了美國人關注的焦點,曾經跟霍耀文有過賭注的科幻三巨頭之一的艾薩克·阿西莫夫,親自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到了紐約時報上。
文章中寫道:“……很難想象埃文居然會跑去寫一本兒童童話故事!可是更加令人難以想象的是,我居然還跑去買了一本。看完之後,我不得不承認埃文是我這些年來看過最富有幻想的年輕人,他不僅在科幻領域充滿了無限的幻想,在兒童童話領域更是充滿了無窮的幻想。
人們常說科幻是成年人的幻想,童話是孩子們的幻想。正是因為如此,很少有作家能夠同時兼顧這兩方面!而埃文,他是一個同時具備成年人與兒童幻想的人,他未來的成就將不可估量。
只不過埃文先生終究是太年輕了一點,我去年曾經跟他打賭,說在未來二十年內,世界將會步入虛擬現實的時代,這點我堅定不移,可埃文先生他似乎並不是很認同……”
...
記住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