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線光明很快擴大,從幾十公里,到幾百幾千公里,到幾萬幾十萬幾百萬公里,透過巨大的玻璃天窗,星空中彷彿多出來一個巨大的天體! 一個月牙形的,幾乎佔據了整個天際一半的巨大天體!其實那就是透過太陽城出光口看到的另一側的太陽城內表面,也就是那些內表面的太陽能電池板反射出來的光芒。 這個巨大的月牙越變越胖,牙口相對來說變得越來越小,光海奇觀初現,覆蓋整個眼簾的都是無窮無盡的光芒,柔和而璀璨,雖然佔據大半個天空,但並不會那麼濃烈,畢竟只是經過太陽能電池板大幅吸收後反射的光芒而已。 整體的亮度其實並不比王呂十七前世在母星上看月星的亮度高,但比月星大太多,近乎覆蓋整個天際,宴會大廳此時也關閉了自身的照明,讓大廳內的職業者們欣賞奇景。 星空遊輪的飛行速度很快,每秒差不多278公里的速度,很快就要透過太陽城出光口的邊緣,進入太陽城出光口的正面。 隨著星空遊輪透過太陽城出光口的邊緣,輝煌而永恆的太陽終於露出一絲邊角,其實有些類似於日食後期,太陽重新出現的景象。 但也有很大不同,因為太陽距離星空遊輪畢竟遙遠,而太陽城出光口的邊緣距離星空遊輪也就幾百公里遠,因此顯得太陽城格外的龐大,太陽格外的小,好像只是橫跨天際的太陽城邊緣上的一個小光斑。 其實太陽此時要比在母星上看到的大不少,畢竟距離近許多,但凡事就怕對比,與近在咫尺的太陽城相比,太陽太秒小了,當然,實際上太陽也比太陽城小的多,太陽的直徑不過不足一百四十萬公里,而太陽城的直徑達到誇張的兩億公里! 這種奇觀被稱為凌日奇觀,但只是一閃而逝,畢竟星空遊輪的速度極快,也只有職業者超強的反應速度才能看到。 隨後,太陽便出現在太陽城內表面形成的龐大的背景板上,整個天際都是明亮的,而太陽也從一側邊緣開始,慢慢的向著中心移動。 陽光也不再是柔和的,而是濃烈而灼熱,哪怕隔著厚達半米的觀景天窗,哪怕宴會大廳採取了一系列降溫措施,依舊能感到溫度的升高。 不過對於職業者來說,這點溫度的升高不值一提,甚至以王呂十七如今的屬性,都可以嘗試一下接近太陽表面! 比起溫度的些許升高,此時的陽光是格外的刺目,比在前世母星上的太陽陽光濃烈許多倍,究其原因,一是沒有大氣層的保護,二是要比母星距離太陽近的多,第三個,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太陽城的聚光效應。 若是前世普通人直視此時的太陽,怕是會瞬間目盲,從此很難恢復,不過對於比普通人強大許多的職業者來說,這都在眼睛可承受的範圍內。 太陽城出光口的直徑超過八千萬公里,以星空遊輪的速度,也需要飛行足足八十個小時,也就是三天多時間,因此觀看過凌日奇觀,並看過一段時間的處於天際邊緣的太陽後,星空遊輪艦體反轉,將玻璃天窗的方向背對太陽,也就是朝向了接近母星的方向。 畢竟一直曬太陽,而且是濃烈似火的太陽,就算職業者可以承受,但沒有必要,真有那愛好,也有星空遊輪提供的小廳,可以一直欣賞太陽。 更重要的是,背對太陽後,宴會大廳的旅客們可以遙望母星。人類的祖地,生命的搖籃,就算前世已經在母星生活過一輩子的王呂十七,對於母星也有戀戀不捨之情,等到合適的時機,他也必然會回去看看,看看自己曾經生活超過百年的地方。 此時的星空遊輪距離母星和月星超過五千萬公里遠,畢竟還不是在太陽與母星之間,有個傾斜的角度,故而距離要長一些,等到飛抵太陽與母星正中間,距離會接近到五千萬公里左右。 以超過五千萬公里的距離觀察母星,母星就好比夜空中的一顆星辰,只是由於聚光效應導致接受的陽光更多,因此反射的陽光也更多,相對距離又遠比夜空中其它的星辰近的太多,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所以母星此時幾乎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也只有環繞母星的月星可以與母星媲美。 此時的母星和月星在肉眼觀察中非常之小,近乎看不見星體,只能看到明亮的光點,以王呂十七超凡脫俗的視力,隔著數千萬公里的距離,也僅能看到母星上空彷彿覆蓋著一層薄紗。 其實那層薄紗就是母星為了對抗聚光效應採取的措施之一,也是效果最好的措施。 那層薄紗不是真的一層紗,而是密密麻麻的空間站連線而成的網狀結構,說是空間站,其實有些不太對,叫做太空城,或者太空大陸也許更加合適。 那些密密麻麻的龐大空間站面向太陽的一側是龐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吸收著太陽射向地球的濃烈光芒。 密密麻麻的太陽能空間站組成了一個近乎半個母星大小的保護罩,擋在了母星和太陽之間,靠著太陽能電池板提供的龐大能源,自動調整位置,始終保持在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