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就想起來了,死去的記憶在這個時刻猝不及防冒出來創到了李樹。 那是很久很久之前,忽悠隊友們他回國考駕照要先軍訓。 隔了那麼些年,這忽悠的話已經越傳越變,現在版本已經迭代更新成“考駕照只能去軍隊考”這種詭異的東西,國內球迷一臉懵逼,這都是什麼鬼啊!然後很辛苦地闢謠。 很顯然,這闢謠沒啥作用。 不然也不至於時隔多年,迴旋鏢猛地扎回了李樹自己身上。 想回去以前把自己揍一頓這個念頭不是 一些致死量(修) 心虛過後, 李樹勉強把他坐在這個位置的根本目的給拽回來,讓事情拉回到正軌上,讓弟媳說回了“圖赫爾的正事”。 現在他們坐在一塊吃飯這種命令其實算是入門級的, 算不上什麼過分的命令。 球員踢球完全不符合要求被罵那也是正常。 在之前還有過為了提高專注度,禁止在更衣室使用手機和平板。在大巴黎時期, 怕球員比賽前一天跑去夜店(這真的特別常見)影響比賽狀態, 圖赫爾提前和夜店老闆打招呼,一旦有大巴黎的人來就給他通風報信等等這些。 聽到這裡, 李樹內心是wow了一聲,覺得圖赫爾那可……真的牛。 圖赫爾這種嚴格要求隊伍的處事方法對待一些比較年輕的團隊, 或者剛帶領一支新團隊可能沒什麼問題, 前期都能夠執行下去。 但一旦持續的時間久了, 連維持現狀都很難, 更別說繼續往上走。就像是爬山,嚴格要求之下,大夥都在爬上頂峰, 一旦內部出了點什麼問題,那無論往哪個方向走, 都是在往下走。 因為肯定有一些大牌, 或者正變得大牌的球員是不能接受這種持續的、無終止的、嚴格的、不近人情的規定,到了那時候, 走的人要麼是球星, 要麼就是帶來這個規定的人。 而球隊會選擇誰,其實是很明顯的。 李樹想了想大巴黎上賽季那豪華陣容裡面所包含的球星, 內馬爾姆巴佩登貝萊伊卡爾迪迪馬利亞馬爾基尼奧斯等等。 哎, 還忘了眼前這個弟媳,不過弟媳脾氣好, 不是會牴觸主帥命令的人。 大巴黎本來就是眾多球星聚集的地方,拿著比主帥多不知道多少倍工資的球星一直都是主帥們難以完美處理的物件,圖赫爾又是掌控力強的完美主義者,在成績好的時候,大夥都會忍忍,成績一旦下滑那可就不一樣了。 再說那管理層還是一群()的人,大家自行給括號填上內容吧。他們不僅不會給圖赫爾一定的支援,還會覺得他不近人情,並且二選一的時候,果斷選擇能帶來更多關注和錢的人。 這麼一想,圖赫爾最後和管理層和球員發生矛盾然後離職,好像也不是很奇怪了。 倒不如說最奇怪的反而是圖赫爾居然還帶了兩年多的隊才鬧崩。 想完了大巴黎,李樹又想到自己現在所處的切爾西,說道:“這麼一說的話,其實我們切爾西的情況也還好吧?感覺圖赫爾應該還是會帶年輕人多的團隊。” 雖然圖赫爾的做法和球星搭不來,但確實很適合帶領一些年輕化的,沒什麼大牌的團隊,他的各種“整活”用以增加凝聚力可以讓團隊氣氛變好,彼此之間提高配合和默契。 隊員彼此有配合有默契,場上比賽的局面自然而然就開啟了,有時候比賽比的不僅僅是場上11個人在對11人,比球員的身價,比今天誰更牛逼,場外有很多很多的因素都會把這勝利的天秤小小地偏移一下,量變導致質變,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現在的切爾西正是那麼一支年輕化的球隊。 整支隊伍年紀最大的是卡巴列羅,如今是39歲“高齡”。 其次是弟媳,36歲。然後是吉魯,3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