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見了一把手,下午去看地塊。
成都周邊尚未開發的地塊,小吳拍著胸脯保證,只要99投資,隨便挑。
姚遠呵呵一笑而過,雖然還沒有談妥,但姚遠個人傾向於成都,因為這裡還有中國科幻唯一的火種。
人民南路,《科幻世界》雜誌社。
主編姚海軍、副主編楊楓從早上就開始忙碌,帶著編輯們打掃衛生,清理死角,桌面上不準擺放雜物,垃圾桶裡不能有垃圾……
窗臺上開滿了花,老舊的牆體上掛著“熱烈歡迎姚遠先生蒞臨考察”的橫幅。
一切充滿了《宇宙探索編輯部》的味道。
結果等到中午,沒來,等到下午,還沒來,姚海軍急了給人打電話:“怎麼還沒動靜啊?已經三點了,再晚就下班了,編輯們有老有小不容易。”
“剛才在看地塊,耽擱了一點,正往你那邊去呢!”
“已經來了?好好好!”
姚海軍結束通話電話,馬上準備迎接。
約莫20分鐘後,一輛低調的商務車停在了樓下,姚遠下了車看了看,第一感覺是老破小。
抬腳上樓,樓道逼仄,光線陰暗,一點都不酷,唯一稱得上科幻元素的,或許是延伸到走廊盡頭的led光帶。
姚海軍早等著呢,一個大步上前。
“姚遠先生,歡迎歡迎!”
“姚老師,太興師動眾了,我就是臨時起意來轉轉,你們這麼弄,我倒不好意思了。”
“應該的,這幾年您幫了我們不少忙,大家都想表示一點心意!”
“心意我領了,不用這麼客氣,你我還是本家呢。”
姚遠被簇擁著進了屋子,認識了一下編輯團隊。
地方不大,人不多,《科幻世界》現在還是sc省科協下屬單位,每年有點撥款,靠廣告和賣雜誌賺點辛苦錢。
但從姚遠的10週年大會後,99系的公司就打著廣告贊助的名義輪流給錢,日子好過了不少。
大概在4-5年前那是最困難的時候,編輯每月工資才1千塊錢。
寒暄了一番,移駕會議室。
姚海軍問:“您怎麼突然想到我們雜誌社來?您是到成都有事?”
“也沒什麼大事,我想弄一個主題公園,各地考察考察。”
“主題公園?有科幻麼?”
“當然!”
“請您務必考慮一下成都!”
姚海軍激動起來,巴拉巴拉開始安利:“別看我們偏安西南,卻是國內開展科幻活動最多的地區之一,比上海、深圳還要多,僅次於京城。
我們在大學正式註冊的科幻協會就有7個,每屆人數總計都有上千人,絕對是全國第一,我們……”
“好了好了,我還在研究,還早呢。”
姚遠不想跟他談論這種事,今天來就是看看雜誌社,問:“現在《科幻世界》發行量多少?”
“每月穩定在15萬份左右。”
“那相當可以啊,實體雜誌能賣15萬份,說明伱們基礎非常深厚。”
姚遠大感意外還以為就能賣個幾千上萬份,又道:“《三體》連載的那幾期還有麼?”
“有有!”
姚海軍馬上叫人去拿,不多時,抱回來一摞厚厚的雜誌,往桌上一鋪開,從2006年第5期開始,到第12期結束。
這是《三體》第一部。
第二部就沒連載了,直接出版。
“《流浪地球》那期還有麼?”
“有的!”
於是又翻找,拿來一本2000年7月的雜誌。
以紅色為主色調的封面上,是一個身著民族服飾的女子騎著白馬,背景是怪異的科幻建築,這是為短篇故事《我想回桂林》的配圖。而《流浪地球》被放在封面的左下角,作為“銀河獎徵文”推薦給讀者。
“這期我印象很深,《流浪地球》是全文登載,劉慈欣當時的稿費是2000多元,最高標準了。”
“儲存的真好!”
姚遠摩挲著封面,有點愛不釋手的意思,姚海軍見狀,忙道:“您既然喜歡,小小禮物,不成敬意!”
“那我就卻之不恭了。”
他把《流浪地球》這期收藏起來,笑道:“我來成都,順便到這裡瞧瞧,也剛好有件事就一併說了。
今年銀河獎幾月份舉辦?”
“9月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