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加渾跟恆樂在北方的戰場上所向披靡,她們想要快速的結束這場戰爭。 恆樂是第一回上戰場,她一直是寸步不離的跟著達拉加渾,她第一次近距離的感受到戰場的殘酷,以及她姑姑的神勇。 阿瑪說的沒有錯,姑姑才是這大清最厲害的人。 她是天生的將軍,是她們大清的福祉。 - 於穗歲在暢春園裡養老生活過得也不錯,只是她怎麼也沒有想到她能迎來宜妃。 宜妃來了後,手上端著的茶已經冷了她才放下,然後看了於穗歲一遍又一遍,才說話:“是我失禮了。” 她等了這麼多年,以為這袁氏是她的下一任,其實皇上也是能長情的,只是這物件是皇后跟袁氏。 她早就放下了,如今來看看,只是想著要來看看。 “無妨。”於穗歲臉上帶著笑容,宜妃也是宮中的常青樹,宮中的人都說宜妃飛揚跋扈,可是看著宜妃,她是那明豔奪目的長相,天生就自帶侵略性。 宜妃端詳了許久,幽幽的說出了一句話:“原是不是我的原因。”不是她的原因,不是她不夠漂亮,不夠知情識趣,只是皇上的心意不隨她。 她又仔仔細細的瞧著於穗歲的眼睛,她露出一個真心實意的笑容,皇上啊,我這些年所求,菩薩是聽見了。 誰能過情關呢。 皇上,你也過不去的。 宜妃開心了,她又說起了自己的兩個糟心的兒子,如今九阿哥是徹底的改做了商人,被說被罵,總比她日日提心吊膽的強,那太子殿下是皇后生的啊。 她知道這句話的重量,皇后,那是榮妃到現在也過不去的坎。 她初進宮的時候還有什麼她長得有兩分皇后的影子,可是她去打聽了,去問了,她不像的。 一點都不像的。 那些年,宮中那個人不是活在皇后的影子下,只是她沒有見過,最難受的應該就是榮妃了,她是皇上的愛妾,可就不是他心裡人。 後宮嬪妃猶如過江之鯽,可就是隻有一個皇后。 宜妃跟著於穗歲有的沒得說了一通,然後就回去了,她要去給菩薩上香,皇上他千歲萬歲,最後還是孤身一人。 送走宜妃,於穗歲迎來了惠妃,她是過來幫著求個情,就是大哥的事情,想要叫著於穗歲幫忙在皇上跟前美言兩句,她如今實在是走投無路了。 八阿哥的事情遷怒到她們母子這麼多年,胤禔在家閒賦一年又一年,如今再不起來,胤禔整個人就要廢了。 於穗歲想起大阿哥,那曾經也是個英氣勃發的少年郎,康熙的兒子,裡面文武雙全的有好幾個,那大阿哥、太子殿下、十三十四阿哥。 不過於穗歲是沒有答應的,她不能干涉這些,康熙就算不說什麼,心裡也是會記著賬的。 她還有達拉加渾。 只是後來沒多久,達拉加渾要了大阿哥十三十四阿哥去北方,她現在急需用人,這沙俄的土地太廣闊了,大家一起來。 惠妃還以為是於穗歲幫的忙,在佛堂上香的時候還記著每次給於穗歲點香。 四阿哥如今還是在戶部,不過太子殿下是自己親自鎮守在這裡,他是要給自己的妹妹還有女兒看著後方的,這糧草補給的事情是半點都馬虎不得。 九阿哥那邊也是被宜妃給搜刮了一回大的,康熙看在這些錢財上面,給了九阿哥一個郡王的爵位。 宜妃阿彌陀佛的謝了半天菩薩。 老十那邊跟九阿哥關係好,如今兩兄弟都是郡王,唯有之前他們的老大八阿哥,如今還是個光頭阿哥,這叫八阿哥如今都不想見著這兩個曾經的小跟班弟弟。 他再是溫和儒雅,可這實打實大的爵位帶來的差距,八阿哥還是沒有辦法直接面對。 四爺現在也不出彩,那什麼天下第一閒人是沒有的,他要真是裝模作樣的話,那康熙真的能叫他閒一輩子。 誠親王三阿哥,那是文采出眾,被康熙叫去修書去了,連著在翰林院的年羹堯也跟三阿哥有幾分親近。 四爺就這樣不溫不火的在戶部熬著,四福晉如今已經抱上了孫子,那弘暉的世子的位置也已經定了下來,日後不出意外雍親王府就是弘暉繼承了。 四福晉很滿意,她也沒有忘了舒歡的幾個孩子,給安排的時候都是樣樣安排周全的。 舒歡有三個兒子,大的喜歡讀書,中間的喜歡研究神道之學,小的則是喜歡舞刀弄槍,四福晉是能滿足的都滿足他們。 只是他們年紀也大了,早就成婚生子了,他們心裡對舒歡的怨念還是存在的。 舒歡不在乎了,她在廟裡已經很平和了。 最不習慣的就是四爺,沒了舒歡這個解語花以後,他的脾氣是越來越大了,那年氏不知道私下哭了多少回了。 她喜歡的是謙謙君子般的四爺,不是這個喜怒不定的四爺。 四福晉叫人去安慰了幾回年氏,她早就知道四爺的脾氣,這些年都是舒歡在前面擋著,如今沒了舒歡,她這個不得四爺心的福晉沒多少影響,可年氏就不是了。 越是親近的人,越要承受四爺的怒火。 - 轉眼到了康熙五十八年,達拉加渾帶著恆樂還有幾個哥哥回來了。 太子殿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