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穗歲跟著愛新覺羅氏聊了一會,吃了午飯就讓人送她回去了。 “那秦先生是怎麼回事?”於穗歲這幾日跟著康熙見著蒙古親王,那個蒙古親王的,這一來都是十幾個人,這個還沒有記住名字,那個又來了。 大福:“管事姑姑在宮裡找了個繡娘先頂上,說是過上一段時間,就叫這個繡娘假病脫身再回宮裡去。”那個男扮女裝的姓秦的已經處理,這不能叫人看出來,就說是這個是他的妹妹,先將這段時間給撐過去,等回京城了再借病消失在大家的視線裡。 “叫人看著點,別又有什麼傳言出來。”於穗歲想著康熙最近的繁忙情況,她估計也差不多,這些蒙古來的福晉跟格格們,一個比一個的熱情,她快要招架不住了。 “是。”哎,大福心裡想著這個時間跟著來的娘娘可要安分一點,這個時候娘娘的脾氣是隨著繁忙程度的上漲而上漲的。 於穗歲猶豫一下,“明日叫四公主跟宜妃過來。”四公主是要嫁來蒙古的,提前接觸一下也好。 至於宜妃,這個是太后最喜歡的人,太后沒有什麼精力寒暄,這個宜妃可以頂上。 “著裝可有要求?”前幾天娘娘都是穿的跟皇上一樣正式,都是朝服,那朝珠掛在脖子上,娘娘還嫌棄重。 “不要太過複雜,都簡單一點。”說不定還要約著一起去騎馬跑圈。 這個時候的草原那是真好看啊,藍天白雲,碧草如茵的,找個晴天的時候,在山間的草原上躺著,看著這碧空,聞著這青草的味道,是真舒服。 當然這裡不能是放牧的那塊草原,不然很容易躺到糞上去。 大福得了吩咐就立刻去辦,這宜妃跟四公主還是得了她們娘娘的一點眼神,若是換在以前,娘娘哪裡記得這些。 四公主哪裡娘娘就是單純的見人學習勤勉,這逢年過節的時候,四公主準備的節禮娘娘雖然從來沒有用過,可這份心還是有的。 當然宮裡的其他公主也是有的,只是,這怎麼說呢,可能大概是受了娘娘的影響,她們這些人總是覺得四公主的要好上一兩分。 在自己宮裡禁足的德嬪,她的小女兒陪著她,本來她想要留下自己的大女兒的,去草原有什麼好,這萬一被指給了蒙古,她哭都沒地方去哭。 她將女兒送到太后那裡去養,可不是為著叫她嫁去蒙古的,盼著跟太后的養育之情,叫她的女兒留在京城。 小女兒依偎在她懷裡,她心裡也擔心這個孩子,兩個兒子,她心裡有數,四阿哥是個好的,日後跟著太子,前途差不了,這十四還小,以後跟著哥哥,也是有前程的。 只有這兩個女兒,叫德嬪心裡擔憂,她如今升不上去,做不了妃位,這女兒的地位就是要低上一截,那郭貴人自己行事不周全,可她有個妹妹是宜妃,還有那皇后對四公主有一兩分的看重,這皇后若是為著四公主求情,那日後萬一四公主留在了京城,她腸子都要懊青。 “那經書已經叫人寫好了?”德嬪打算自己繡一幅經書的屏風,討好太后。 皇上看重太后,她若是多孝順太后,說不定日後跟宜妃一樣,能得太后的青眼。 伺候德嬪的是新分來不久的宮女,她細聲細氣的回道:“都寫好了娘娘,是照著你的吩咐請人寫的蒙文。”娘娘不會蒙語,這蒙文只能請了會的人來寫,娘娘照著繡。 “將絲線劈好,我去上炷香就來。”德嬪覺得自己做這個事要心誠,等繡好後送去寶華殿叫大師給開光後再送到太后那裡去。 她宮裡的庶妃就沒有德嬪這樣的好日子過了,這庶妃的分例本來就少,這夏天一到,皇宮裡熱的跟蒸籠一樣,為著自己的生命健康著想,這幾個庶妃原本是並在一起用一個小冰盆的,結果後來變成了大家一起去給德嬪請安,在德嬪那裡混上一個上午或者下午的。 德嬪過了十來天這樣苦不堪言的日子後,才打發了她們走,原以為是來投誠的,結果是來蹭冰的。 - 於穗歲這個時候在草原跟著康熙一起,上演帝后和睦的戲碼,幸好這邊的天氣沒有京城的熱,不然穿著厚重的禮服,帶著那個沉重累絲鳳鈿,她的脖子都要被壓彎了。 “娘娘,你說那蒙古的格格真要進宮給皇上當嬪妃?”大福說的是那個給皇上獻舞的蒙古格格,看起來十五六歲的樣子,皇上如今都是快要四十歲的人了,這年紀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於穗歲點了點大福的頭,“你說吳禮八卦,你也沒有差到哪裡去。”這身邊的人都是些喜歡聽這些八卦訊息的人呢,這大福看著越來越穩重,那也是看著。 “娘娘,這蒙古格格進宮的話,後宮的高位已經滿了,難不成只是個貴人?”可這也是蒙古親王的嫡女,這個時候雖然嫡庶沒多少差別,可這格格的出身要比宮裡很多嬪妃的出身好,這若是真的,那不是可能會有嬪妃給讓位。 於穗歲知道,這個女孩子的不會入宮,但是那些蒙古親王們獻上來的美人,康熙是會笑納,並且會扔在這個行宮裡不帶回去的。 這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