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二郎緊握的拳頭鬆開了。 隨著三聲禮炮轟鳴,貢院的大門終於開了。 鯉魚躍龍門,在此一舉。 半個月之後,這五千人裡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蟾宮折桂成為人上人,也不知有多少隻能嘆息一句:皓首窮經,白了少年頭! “何兄,咱們進去吧。”劉昌華拿過老僕手中的行李,對著何二郎說道。 何二郎點頭應是,還不忘再次同杜蘭月交代,讓她這幾日注意安全,特別是晚上,她們兩個女子一定要鎖好門。 這事兒他已經嘮叨了不止一遍,杜蘭月不忍拂了他的好意,急忙一一答應,讓他注意身體,別感染風寒,凡事量力而行,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隨著何二郎等人消失在視野,貢院門口的熱鬧也逐漸安靜下來,送考的人們則是三三兩兩地回家去了,帶著期盼,帶著不安。 這三日,就看他們的發揮了,自己也幫不上什麼忙。 進入考場之前,自然是要搜查一番的,這在鄉試也是正常程式。只是如今到了春闈,又嚴格了幾分,甚至有些不可描述。竟然也能傳出鬼哭狼嚎,前頭傳話過來,說是在某位考生的考籃裡發現夾帶。 何二郎同劉昌華兩個人也是一陣心有餘悸,劉昌華急忙將考籃檢視了一番,若是因為這種原因被禁止入考場,可真是太冤枉了。 人心叵測,有那心思歹毒的,將夾帶塞到別人的考籃裡,這可真是防不勝防。 何二郎也低頭檢查了考籃,而後又在上面蓋上了那件大氅,如此也能防止有人填塞。 順利過了檢查便進入龍門。之後,便是在專門的地點進行進一步的檢查,穿此處便體現出為什麼要穿單衣了。 穿棉衣的必得將棉衣給拆開,裡面的棉花也要都抖落出來檢查,一件好好的衣服也算是廢了。要知道,這在禦寒衣物極其昂貴的時代,一件棉衣少說也要幾百文,如此被廢實在是不划算! 學子們寧願多穿幾件單衣,也不捨得將棉衣平白讓人家拆了。 除此之外,點心也要被掰爛揉碎檢查,頭髮也要散落下來,耳朵眼兒也不能放過…… 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查不到的。 過五關斬六將,好不容易進了號舍,何二郎遠遠便看到監考的號兵已經到了,一人負責一個號舍,可謂是嚴肅至極。 他也沒覺得緊張,進了號舍友便開始檢查,運氣還不錯,沒有分到漏風漏雨的,也沒分到靠近茅廁的“臭號”,這已經很令人滿意了。 饒是如此,想到這幾日陰沉沉的天氣,何二郎還是先著手將頭頂加固了一番。 得益於媳婦準備的油紙,這番工作也做的得心應手,號舍前頭的頂棚,也被他安上了一小層油布,若是下雨,也不擔心雨絲飄落進來。 這番動靜不只是發生在他一間號舍,友鄰右舍的學子們進來之後,也該幹嘛就幹嘛,這巡視號舍自是第一要務。 還有的學子更加誇張,將所有的地方都鋪了一層桐油紙,就算是連近身的牆壁也沒有放過,防守可謂是嚴密至極。 當然,也有人對此不以為然,比如對面有兩個考生就在嗤笑他們多此一舉,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多看看題目。下雨?此刻天氣晴朗,哪裡會下呢? 做完這一切,何二郎便將那小炭火爐子給生起來,家裡準備的炭足夠多,還是無煙價高的好炭。 天氣寒冷,為了答題的時候不至於僵了手指頭,何二郎決定還是不要辜負月娘的一片好意。 其他的,便等自己高中再說吧。 號舍本就狹小,火爐一點,溫度很快便升騰起來。雖說也溼冷,但不至於伸不開手了! 首場考的是經義,出自四書五經,五經分別為詩書禮記春秋,共有七道題,考驗的是考生回答截搭題的能力,也就是對以上書籍的掌握熟練程度。 何二郎屏聲靜氣,將卷子上的題目看了一遍,皺眉思索了一番,心道這題目出的真是讓人防不勝防,幸好他掌握熟練,又經過張家父子的點撥,也便能很好地破題、成題了。 答題先要在草紙上寫好,等到最後在謄抄到正式答卷上。 何二郎研墨蘸筆,飛快地在紙上寫了起來。 這截搭題,一道題的文字數要求為500字左右。 題目不多不少,難度卻不小,需要仔細想清楚才能回答。而且,用的還是八股文體,若是用錯了,也是得不了高分的。 何二郎一向是有規劃的,思量好答題所用的時間,便井井有條地過起在號舍裡面的小日子了! 杜蘭月帶著小翠回家,想了想便又折返去了萬福布店。 原掌櫃過來,告訴她剛剛收到了訊息,說是半個多月後,夫人跟姑爺就能來京都! 這可真是個好訊息。 她已經很久沒見過爹孃了,日日夜夜擔憂著,知道他們安全,真是高興不已。 不知不覺中,她已經將杜老爹夫妻當做自己的親生父母了,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們二老對自己的愛,赤裸裸呀! “真是太好了!若是阿桃知道可得高興壞了!”小翠也跟著高興。 她對崔氏,那是又敬又愛又怕,但崔氏是自家的恩人絕對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