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掛職(1 / 2)

“我之一生,有你足矣!”

皓月當空,夜風也開始微微涼爽起來。

農曆七月末,白日裡雖說還曬著,可夜晚的溫度已經涼了下來,此時正是一年中難得的舒服日子。廊下的葡萄藤在月色下纏繞著垂落,一串串葡萄點綴其中,伴著斗轉星移的夜幕,散發出陣陣果香。

夫妻夜話之後沒過多久,突然之間就來了旨意。何二郎被封為六品待詔學士,前往虎渠縣任縣丞,這算是掛職鍛鍊。

他本只是個從六品的小翰林,可他還是金科狀元郎,真正的進士及第。

前些日子由翰林院掌院學士上疏,請求各部堂能夠在翰林院開設講堂,給眾翰林講授地方實務,以防翰林們都成了老古董,整天只知道典章經史,而無經世致用之學。

此提議深合隆慶帝心意,他早就覺得這些酸儒們整天只知道程朱理學,滿口的仁義道德,但論起實務卻知之甚少,甚至有些人還是改革的絆腳石。

經世致用的學問能從翰林時期開始抓起,這是極好的主意!當然,掌院學士如此進言,也可能是奉了誰人的命令。

除此之外,隆慶帝接受了張青陽的提議,建議翰林們能夠積極去下頭的六部掛職,各部堂都要做好接洽工作,不遺餘力地讓天之驕子們好好鍛鍊鍛鍊。

張青陽雖也是翰林出身,但他自小在梧州跟著孃親長大,很是知曉民間疾苦。在任翰林期間,也不曾間斷地去順天府、京兆尹旁聽,並且在各地巡撫進京述職期間,經常攜禮拜訪,聽取他們對於民生的一些見解。這也是為何,他如今無論是在京官還是在地方官,清流官還是濁流官中的威望都是有的。也因此在任講師給隆慶帝講授課業時,能讓年幼的蕭槿覺得與眾不同,進而成為天子近臣的原因所在。

也恰好是蕭槿遇到了張青陽,這兩人都是幹實事的人。若是換個人,恐怕還不能這麼一拍即合!

這訊息一出,不止在翰林院,在朝堂之上也是掀起了一股驚濤駭浪!

自古以來,翰林官雖說職級不高,卻是真正的清貴華選。通常都是自科舉之後便待在廟堂之高,如高山白雪般不受世俗沾染,這才方顯清貴!若是去地方任濁流官,哪兒還有這般清貴?這不是自降身價嗎?

所以,大多數翰林是不願意去地方掛職的,哪怕不耽誤他們的擢升。因著他們這幾年在翰林院可以累積聲望,誰又會冒著風險去地方幹實務?若是幹好了也便罷了,確實能夠浩大其在民間的聲望。若是幹不好,那豈不是前途盡毀?

這賠本的買賣又有誰人肯做?再說了,皇上只是下發了方案,又沒說要逼迫他們必須要去地方掛職?所以這去不去的,還不是自個兒的意願?他們私心裡真不相信居然有這樣的二傻子!

有嗎,當然有!

所以當何珩去虎渠縣掛職的訊息傳來,大夥兒的第一反應就是他做了冤大頭!

甚至有人私下裡覺得,這何珩成也狀元郎,敗也狀元郎。

瞧,簡在帝心的壞處就出來了吧?人家上頭有什麼指示,這頭一個想到的便是你!關鍵還不能不去!所以,不少幸災樂禍的人便露出了真面目,時不時的冷嘲熱諷傳來,倒是有幾分小人得志的模樣兒。

知道此事的謝俞安急匆匆來找他,他知曉此事恐怕另有玄機。他可是知道的,何珩對於掛職這說法持支援態度,鬧不好這機會還是人家自己爭取的。

“俞安兄,莫要如此吃驚。虎渠縣距離京都不遠,且虎渠縣令也是正經的兩榜進士出身。能跟著去學習些民生實務,是我的榮幸。”

見謝俞安滿臉著急,何二郎莫名有些感動。這謝俞安心思純良,雖然貴為伯府嫡子,是未來的伯府接班人,但瞧瞧人家的胸襟氣度,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

忠義伯府之所以能在傲立三朝,發展趨勢還越來越好,與伯府的家教是分不開的。小謝妃如今已經被冊立為皇后,若是能生下嫡子,以後的位置會越坐越穩。而作為外家的忠義伯府,未來只能越來越好。

謝俞安想了想,只能無奈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這人真是個有主意的,我可說不過你。不過如你所說,虎渠縣確實不遠,那姜大人是個有能力的,據說跟陛下還交情匪淺呢。你去了以後一定要謹言慎行,跟他打好關係,省的年底考評的時候給你穿小鞋。”

出去掛職就等同於濁流官了,外地官員年底都要考評,包括吏政文教律法等各個方面,若是不合格那就慘了,恐怕會好幾年都不得晉升的。地方官在這方面做得當真是無情多了,這也怨不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