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眾人介紹好B1實驗廳後。 季向東又帶著眾人先後參觀了B2、C1等比較特殊的實驗地點。 畢竟一來很多裝置還需要除錯,不能立刻就展開復驗流程。 二來則是錦屏實驗室的有些實驗區域確實比較特殊,有很多都是暗物質方向的專用裝置。 即便在場的人中有90%都是院士,他們平日裡其實也沒多少機會接觸到這些玩意兒——這個道理反過來也同樣適用。 例如潘院士他們經常用到的貝爾態整合觀測環,季向東估摸著連怎麼開示數都搞不明白。 當然了。 王老這些上了年紀的功勳並沒有隨行,而是被安頓在了休息室小憩。 就這樣。 大概一個多小時後。 季向東才帶著一眾老院士,回到了B1實驗廳後頭的裝置室。 這間裝置室隸屬於B1實驗室的研究模組,電子裝置很多,主要承擔各種口令方案的輸入。 裝置室的面積大概有三百多平米,看起來非常寬敞,中間的牆壁上安置著一塊巨大的LED螢幕。 螢幕下方是一個主控臺,差不多是個2X8的規格。 通常來說。 這種佈置的臺下應該擺放著一些電腦以及其他裝置,就像大家平時看到的衛星發射的指揮室一般。 不過考慮到今天到場的大佬很多且年紀較大,實驗室方面便撤去了那些桌子。 取而代之的。 則是一些人體工程學椅甚至躺椅。 同時每張椅子上還準備有毛毯、茶水以及一些含糖量不是很高的小點心或者五穀粥。 除此以外。 在實驗室的外頭,還有一個由蓉城方面支援過來的專家團在等候待命,全是保健局的資深大佬。 再往外甚至還有直升機隨時準備起飛。 畢竟這可是整整二十七位華夏院士,其中還包括了王老這種國寶,怎麼樣小心都不為過。 很快。 大多數院士都坐到了位置上,悠哉哉的喝起了茶。 還有幾位液閃方面的大佬則來到了操作檯,就近聽起了實驗方案。 畢竟他們和侯星遠一樣,都是昨天才收到了科大發現暗物質的通知,然後立馬便乘坐飛機趕到了蓉城。 也就是他們只知道這麼個事兒,但具體的發現過程卻並不瞭解。 也就王老這樣的頂級功勳,才會在抵達蓉城之前掌握到整個事情的全部細節。 “整件事情最早呢,可以追溯到去年的十月份。” 由於現場有眾多大佬在場,潘院士便當仁不讓的做起了講解員,指著身邊的趙政國道: “當時趙院士做了一次Λ超子的衰變引數實驗,極化度達到了27%,世界首破,代號叫做4685。” 趙政國聞言點了點頭,補充道: “嗯,那是我第二次帶隊做的衰變實驗,一開始我也沒指望出啥好成果,結果沒想到居然搞出了個首破,慚愧慚愧......” 聽聞此言。 一位來自華夏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老院士思索片刻,微微頷首: “這事兒我有印象,小趙當天就把通訊稿傳到了我這兒,如果沒記錯的話,那天還下了一場很舒服的雨。” 趙政國回憶了兩秒鐘,也跟著點起了頭: “哦對,是有那麼場雨,把我小電驢的坐墊都打溼了,還是和保衛處借了條毛巾才順利回的家。” 周圍頓時響起了一陣善意的笑聲。 隨後潘院士頓了頓,又拍了拍身邊徐雲的肩膀,把他往前一推: “接著便是我這個學生計算出了機率軌道,試驗後我們發現了4685Λ超子的伴生粒子,給它取了個孤點粒子的名字。” “再後來便是基態化處理,以及.......” 潘院士洋洋灑灑的將整個事情介紹完,不少院士看向徐雲的目光頓時有些不一樣了。 這些老院士年紀普遍都不小,六七十歲起步,**十歲都有好幾位。 他們與網際網路的交集基本上就是查詢或者發表論文期刊,頂多就是遠端會議。 因此無論是吡蟲啉還是此前的價格戰抹黑事件,知道的人並不多。 所以從一開始。 他們便以為徐雲只是個潘院士帶來的後輩,主要是為了提攜他在眾多大佬面前混個眼熟啥的。 結果沒想到..... 徐雲在整件事情中,有著令人意外的貢獻? 微粒軌道這玩意兒早先解釋過,雖然掛著‘軌道’的名頭,但它實際上是一個機率模型。 這種機率模型光靠瞎猜是猜不到的,必須要有很強的計算能力和觀察能力。 比如當初丁肇中先生之所以能發現膠子,就是因為對噴柱上底夸克的色味進行了還原計算。 當時他的計算持續了八個小時,最終才鎖定了那顆當時未被發現的基本粒子。 因此這條微粒軌道,不是任何人都能搞定的——何況徐雲還如此年輕。 有幾位還在帶專案的院士,不由自主的便想到了自己課題組的學生。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