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軍的將士經過之前的戰鬥,已經喪失了銳氣,面對敵軍的時候,他們沒有充足的信心,以這樣的軍隊迎戰飛騎,可想而知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景。
見劉備不現身,呂布手中的畫戟一揮,率領飛騎向著益州軍殺去。
大軍最後方的長槍兵見到隆隆而來的飛騎,面色慘白,長槍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剋制騎兵,但是長槍兵對戰騎兵的時候,卻是敗多勝少,騎兵依靠戰馬的衝撞,就能直接破壞敵軍的陣型,從而給敵軍造成死傷。
不少長槍兵見到飛騎殺來的第一反應不是上前迎戰,而是向一旁逃竄,以血肉之軀對抗敵軍的騎兵,除非是瘋子才會這般選擇,此時被留在後方的益州軍將士可以說是被劉備放棄了。
既然如此,這些將士在選擇投降的時候,不會有心理上的障礙。
一名名長槍兵倒在了飛騎的彎刀下,飛騎經過的殘酷戰鬥不是這些長槍兵能夠想象的,征戰多年,讓他們在戰馬上的衝殺極為嫻熟,就算是面對再強悍的敵人,飛騎也有足夠的信心取勝,他們有著戰無不勝的信念,信念,對於一支軍隊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失去了信念之後,這支軍隊距離失敗也就不遠了,而益州軍的信念就是能夠從這場戰爭中儲存下去。
率領大軍逃出綿竹之後,劉備回頭看了一眼身後的城池,他不知道這一去是否還有回來的機會,以益州軍對戰呂布麾下的將士能否成功,不過他堅信自己走的道路是沒有錯的,他要光復漢室。
呂布率領騎兵追殺一陣之後,便領兵而回,敵軍數量眾多,若是在途中設下埋伏的話,防不勝防,益州的地形複雜,他可不想飛騎在這等戰場上出現太大的折損。
劉備撤離之後,綿竹內並不是所有的益州軍都離開了,其中有著不少是因為沒有來得及逃走,他們面對強悍的晉王大軍,沒有絲毫的猶豫選擇了投降,在對戰晉王麾下的大軍的時候,益州軍是處於被動的局面,這等情況下軍中的將士會在戰鬥中逐漸的喪失銳氣,面對敵人的時候甚至提不起戰鬥的勇氣。
收攏綿竹城內的殘兵敗將,呂布開始謀劃雒縣之事,攻破綿竹之後,戰場上最為有利的局面開始向呂布這一方傾斜,若是劉備沒有更改戰場上局勢的能力的話,這場征戰,最終會以益州軍的失敗而落幕。
攻破綿竹,對於大軍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只要攻破雒縣,成都城就遙遙在望了。
在攻破綿竹的過程中,大軍並沒有出現太多的折損,而糧草輜重的運送上卻是越發的困難了,戰事進行的時間越長,對於呂布一方就越是不利,之前大軍消耗的是漢中的糧草。
張魯在漢中經營多年,囤積的糧草不計其數,正好用來給長安軍征戰益州所需。
在攻破巴郡的過程中,張魯亦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勞,此時這位五斗米教的系師,已經為呂布的設想所吸引,他想要做的就是讓益州儘快的平定,他需要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在大軍進攻益州的時候,張魯也是不遺餘力。
綿竹被攻破的訊息傳到益州之後,益州上下震動,在世家眼中牢不可破的險要關卡,在敵軍的手中竟然是這般的脆弱,此時他們已經來不及指責劉備,雒縣的兵馬數量達到了五萬人,這是益州最為強悍的力量,而有著這股力量存在,呂布定然不敢輕易的分兵攻打成都城。
成都城內人心惶惶,世家更是如坐針氈,他們想不明白自己看好的人在益州的戰場上表現的竟是這般的不堪,面對敵軍的進攻,出現接連的失敗,這些失敗是不能饒恕的,然而此時他們已經沒有了退路,投靠呂布,他們不願意這麼做,再說世家手中的東西,暫時已經交給了諸葛亮處理,他們手中的私兵只有平時的三成,保護家族的力量尚且有些勉強何況是對抗諸葛亮了。
諸葛亮雖然年輕,在益州的官場上卻是有著不弱的名聲,沒有人敢於忽視諸葛亮的能耐,若是因為年紀輕而輕視諸葛亮的話,其所在的家族將會承受不想看到的損失。
世家是精明的,但是州牧府的官員同樣不差,世家在暗中的舉動,負責益州情報的諸葛亮自然是有著細緻的掌握的,這也是諸葛亮與益州世家周旋的基礎。
綿竹攻破之後,讓諸葛亮感覺到了事情的緊急,不過距離他給吳懿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三日,大軍出發前往雒縣的話,完全來得及。
諸葛亮之所以沒有提前出發,就是為了震懾城內的世家,在生死的抉擇面前,諸葛亮不敢保證這些世家在最後的時刻會不會站在劉備這一方,出身世家,諸葛亮對於世家秉性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