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面露沉思之色,呂布的話語,引起了他的深思,一直以來在漢人的眼中都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只有排斥異族才不會受到傷害,而事實證明,這些異族很具有破壞力。
其實涼州的羌人叛亂,最為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漢人官員的貪婪,讓羌人走投無路,他們在這種情況若是不反抗的話,才是咄咄怪事了,從呂布的身上,李儒發現了一個解決異族更加有效的途徑。
“主公此策若是能夠在涼州施展開的話,勢必能夠解決羌人的問題,而涼州也會逐漸的穩定。”李儒語氣肯定的說道。
不僅是李儒,跟隨而來的龐統也是連連點頭。
這也是龐統佩服呂布的地方,武將之身,卻是在考慮問題的時候能夠讓問題得到更加妥善的解決,事實證明,鮮卑人自從投靠漢人之後,的確沒有叛亂的跡象,而羌人的實力如同鮮卑人一般,不容小覷,解決羌人的問題,就勢在必行了。
正如呂布方才所言,依靠殺戮或許能夠震懾到羌人部落,然而他們只是屈服在漢軍的威嚴之下,並不是真心的歸屬漢人,一旦有反叛的機會,他們不會猶豫。
而讓羌人得到好處之後,情況就能得到極大的改善。
不過相比於鮮卑部落,羌人受到的懲罰顯然更為嚴重,即便是投靠的部落,最低也要承受三年,除非是以往與漢人保持著良好關係的羌人部落,而這樣的羌人部落畢竟是少數的。
尤其是那些懲罰二十年的部落,與部落覆滅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而今部落內的人能夠活下去罷了。
面對漢軍的時候,他們可以反叛,長安的大軍何曾畏懼戰鬥,只要羌人叛亂,他們就有功勞可拿。
羌人若是知道這些普通將士的想法之後,不知會作何感想,原本在他們眼中孱弱的漢人,卻是突然間變得強悍起來,讓羌人不敢與其爭鋒。
不過羌人在到了漢人的治地之後,不用擔憂衣食住的問題,這些倒是漢人對於羌人的寬厚待遇,涼州經過接連的戰事之後,本就變得凋零,人口銳減,將羌人若是能夠融入到漢人之中的話,涼州才能逐漸的恢復過來。
涼州歷來都是貧瘠之地,然而涼州多精兵,更是大漢與西域三十六國的主要通道,這也是當年在那般圍困的情況下,大漢仍舊不能放棄涼州的原因。
“文優,以你看來,羌人需要的是什麼?”呂布突然問道。
李儒沉默良久緩緩道:“以屬下觀之,羌人需要的不僅僅是安穩的生活,他們更是需要尊重,就如同主公麾下的匈奴騎兵一般,他們在作戰的時候為何會悍不畏死,為了主公的一道命令而甘願赴死,乃是因為主公給予了他們信任和尊重,讓他們的部落過上了穩定的生活。”
“對於異族,漢人向來是排斥的,以上等人自居,絲毫沒有顧及到這些羌人感受,其實羌人也好,匈人也罷,他們生活的就算是貧苦一點,只要能夠得到足夠的尊重,他們就會歸附主公,而且羌人歸附之後,不會輕易的叛亂。”
呂布點了點頭,李儒的分析很有道理,這也正是異族在漢人的面前最為欠缺的,尊重,是互相的,異族同樣是人,彼此能夠和睦相處的話,才能夠讓涼州恢復的更快。
最初得知羌人在涼州為禍百姓的時候,呂布也是很憤怒,然而仔細思考之後卻是發現,涼州的羌人為何會背叛,他們在大漢境內多年,為何會冒著性命的危險,與漢軍交戰,漢軍是何等的精銳,而羌人無論是手中的兵刃還是身上的鎧甲,與漢軍士卒比起來都有著較大的差距,難道羌人就不知道珍惜自己的性命嗎。
非是他們願意如此,而是為生活所迫,正如同大漢的黃巾起義一般,一直為世家看不上眼的百姓,大漢最為底層的人物,為何掀起了一場讓大漢動盪了數年的黃巾起義,他們也是逼於無奈,羌人也是同樣的道理,他們在大漢居住多年,若是可能的話,他們是不會選擇叛亂的,叛亂是要面對強大的大漢,他們知道後果。
場內的氣氛有些沉默,顯然龐統和郭嘉也考慮到了這一層面。
良久之後,呂布緩緩道:“待羌人部落投靠之後,告知他們,若是在表現良好之羌人,可以入漢人籍,分得田地,若是繼續反抗,不知悔改之人,受罰的時間將沒有止境。”
“喏。”三人齊聲拱手道,他知道呂布這是做出了讓步,為了窮苦的羌人做出了讓步,這等決定,對於死去的漢人百姓或許是不公平的,但是死去的羌人,渴望的是透過這樣的戰爭能夠喚起大漢對於羌人的重視,他們同樣付出了鮮血。
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