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義從在趙雲的率領下,爆發出了更加強大的戰鬥裡,不過半個時辰,便突破了敦煌騎兵。
敦煌的騎兵見到這一幕之後,並沒有聚攏在董武的身旁,而是策馬逃走,他們已經被白馬義從打的害怕。
戰場上一方騎兵落敗之後,往往選擇的不是向中軍靠攏,卻是逃走,這也是人之常情,本就失去了鬥志的他們就算是回到中軍之後又能有什麼樣的作為呢,除非是騎兵之中的精銳。
敦煌的騎兵經歷的戰事不少,然而在整體實力上,比之白馬義從差了不知多少,尤其是敦煌的騎兵沒有馬鐙相助,在他們眼中,白馬義從皆是騎術精湛、武藝高強之輩,倉皇逃走就在所難免了,即使這些騎兵逃回城內之後,更多的是宣揚敵軍的騎兵是如何的勇猛,在戰場上不堪重用。
騎兵被擊潰之後,董武感覺到了事情的緊急。
在步卒的交鋒上,董武手中有著兩千名步卒,而突襲的先鋒大軍步卒則是有一千人,雙方交戰之後,竟然是勢均力敵的局面。
“撤!”董武無奈下達撤退的命令,若是不撤走的話,將會面臨更加慘重的損失,這些大軍就是敦煌最後的依仗,一旦失去之後,對於敦煌而言將會是致命的。
董武率領士兵向著城內狼狽逃竄,趙雲卻是沒有打算這般輕易的放過董武,率領白馬義從,一直追擊到城下,城上的守軍利用箭矢檑木保護之下,才讓董武得以進入城內。
趙雲領兵返回營寨的途中,收攏在方才的戰鬥中潰敗的敦煌士卒,得到俘虜五百餘人。
這是一場與敦煌守軍之間交鋒的巨大勝利,敦煌的守軍在人數上處於優勢的情況下,卻是經歷瞭如此慘重的失敗,城內的騎兵更是在交鋒的時候被擊潰。
逃進城內之後,董武才長舒了一口氣,他隱隱有些後悔為何要領兵突襲趙雲,不然的話,此時軍中尚且有千名的騎兵,這千名騎兵可是守軍最大的依仗。
董卓之所以出戰,與白日觀察敵軍的情況有著很大的關係,他發現白馬義從雖然雄壯,陣型卻是有些混亂,顯然不是敵軍之中最為精銳的將士,突襲成功的話,不僅能夠提升守軍計程車氣,還能夠穩固他在軍中的地位。
清點兵馬之後,董武的心情更加的低沉了,出戰的時候有騎兵千人,步卒兩千人,而今返回城內的騎兵僅有兩百餘人,這還是撤軍的途中逃到軍中的,步卒僅剩下千人。
一場突襲,原本是抱著很大期望的,沒想到竟然折損了大半的兵力。
這等結果傳到軍中之後,軍中將士的震動可想而知,從陳應執掌敦煌到現在,敦煌的大軍就沒有經歷過如此慘重的損失,尤其是千名騎兵,在戰場上更是屢次建立功勞,陳應在的時候,對於騎兵極為重視,畢竟是敦煌城內最為強悍的力量,而且這些騎兵皆是從軍中挑選的精銳之士組成。
這場慘敗,讓不少將領對於董武沒有了之前的信任,甚至有了更多的懷疑,這個時候他們亦是想起董武提及陳應投靠晉王的事情。
一些將領突然覺得,這等時候投靠晉王本身就是明智的舉動,晉王乃是大漢之大將軍也,有調動天下兵馬的權力,敦煌的守軍在名義上就是呂布的屬下,投靠是理所應當之事,這也導致了他們對於董武的不滿,不過而今董武在城內仍舊有著一些威望,他們自然不敢在這種之後與董武作對。
趙錄得知大軍慘敗的事情之後,面色大變,步卒損失千人,他沒有感覺到什麼,然而騎兵損失了七百餘人,就讓他有些坐不住了,當初為了組建這些騎兵,可是沒少耗費財力,僅僅是騎兵配備的戰馬,都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這些戰馬雖然是從西域諸國以低廉的價格購買得到的,騎兵在日常訓練中的消耗,是步卒的數倍,保持軍隊之中有著千名騎兵,就是一個極大的消耗。
然而這一戰,軍中的騎兵折損如此的嚴重。
董武面色低沉的說道:“是本將軍中了敵軍的奸計,不然的話,何以敗的如此。”
而後董武將雙方交戰的情形詳細的說了一遍。
趙錄道:“晉王帳下的將士果然勇猛,如今尚且有六千大軍,若是防守的話,即便晉王有兩萬兵馬,也休想輕易的攻破敦煌。”
事情已經走到了這種地步,雙方開戰之後,就意味他們與呂布之間已經沒有了緩和的機會。
董武道:“正當如此。”
城內的形勢更加的凝重了,顯然董武也意識到了軍中的將領對於他可能有些不滿,在軍中將領的防控上更為嚴格,嚴查城內的細作,一時間城內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