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孫王在各個部落之中的確是有著不低的威望,但是現在烏孫王的威望,在對戰晉軍的時候,將會承受極大的挑戰,如果烏孫王不能擊敗晉軍的話,就算是之前付出了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費的。
再說晉軍的戰鬥力可是沒有那般的簡單,想要戰勝晉軍,需要付出更多將士的性命。
烏孫各個部落,在經受了烏孫的動盪之後,對於戰爭有些厭倦了,再說他們所在的部落需要穩定來恢復實力,只有部落發展的更為強大了,才有著更大的可能,為何許多部落在得知烏孫王返回之後,並沒有前來投靠,就是因為他們不想參與更多的戰事,想要讓部落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
烏孫之所以有眼前的形勢,與烏孫王是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的,若是烏孫王沒有這般的野心,就不會有當前烏孫的狀況了。
聯合晉軍失敗,就是烏孫王決策上最大的失誤,不然的話,以烏孫的實力,想要阻擋住來自晉軍的進攻,絕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不過戰事已經演變到了眼前的地步,他們唯有支援烏孫王,希望烏孫王能夠在對戰晉軍的時候得到勝利。
相大祿悄悄返回所在的部落之後,當即聯絡與其交厚的部落。
當相大祿選擇投靠晉國的時候,就表明他已經看到了當前烏孫形勢的緊張,憑藉烏孫王麾下的軍隊,想要阻擋住晉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烏孫的許多部落對烏孫王有著信心,烏孫的大軍在對戰晉軍的時候,出現了失敗的事情,這是不能磨滅的。
以目前烏孫的狀況,想要在對戰晉軍的時候有著更大的作為,其中的難度是很大的。
不可否認的是,烏孫王是有著魄力的君主,在烏孫關鍵的時刻,能夠挺身而出,並且帶領軍中的將士取得了一場場交戰的勝利,讓烏孫人感受到了勝利的希望。
而烏孫大軍對戰匈奴和康居聯軍的勝利,更是讓烏孫不少部落心存幻想。
相大祿在這種時候卻是很理智的,他透過晉軍看到的是戰無不勝,僅僅是憑藉烏孫目前的狀況,想要在對戰晉軍的時候取得更大的勝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深入的去了解晉軍,才知道晉軍是何等的可怕。
呂布統帥的晉軍,乃是戰場上所向披靡的一股力量。
在相大祿看來,取得烏孫戰場上最終勝利的,必然是晉國的軍隊,而匈奴和康居的軍隊為烏孫王擊敗之後,反倒是為晉軍下一步的行動掃除了障礙,僅僅是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晉軍的可怕之處,在交戰之前,就已經將更多的情況考慮到了其中。
以往烏孫的大軍在征戰的時候,可是沒有這般周密的謀劃。
晉軍成為烏孫領地新的主人,有著很大的可能,既然如此的話,相大祿為何不能順勢投靠晉國呢,憑藉他投靠之後的功勞,為部落獲取更多的好處,到時候相大祿仍舊是烏孫境內尊貴之人。
當烏孫王派遣他前往赤谷城的時候,他與烏孫王之間的關係就淡化了,烏孫王不在乎他的性命,他又有什麼理由繼續為烏孫王賣命呢。
恐怕烏孫王想象不到的是,烏孫的相大祿,竟然會在烏孫的形勢最為緊張的時刻投靠了晉國。
相大祿,在烏孫境內,還是有著一定影響力的,尤其是在烏孫境內人心不穩的時候,相大祿的勸說對這些部落來說有著致命的誘惑,若是能夠讓部落繼續生存下去的話,他們完全沒有必要跟隨在烏孫王的身後冒險的。
事實證明,烏孫的各個部落之中,還是有著不少明智之人的。
晉軍不會在這等時候進攻烏孫的部落,前提是烏孫的部落要保持理智的做法。
也就是說,現在烏孫的部落,只要靜靜的觀看著戰場上的形勢變化即可,若是晉軍取得勝利,他們需要做出選擇,若是烏孫大軍勝利的話,相大祿很有可能會因此而丟掉性命。
在聯絡烏孫部落的時候,相大祿也是極為慎重的,挑選的部落,肯定是值得相信的,若不然事情洩露出去,恐怕沒有等到晉軍獲勝,他就已經身首異處了。
相大祿在呂布的眼中有著價值,主要是相大祿在烏孫境內的影響力,就算是相大祿身死烏孫的話,恐怕晉軍也不會為相大祿復仇的。
這樣的情況,可不是相大祿想要看到的,他需要不僅僅是這次改換陣營的成功,還要提升他在烏孫各個部落中間的威望。
縱然是晉軍佔據了烏孫,在治理烏孫的過程中,仍舊是需要烏孫人的幫助的,而相大祿願意成為這樣的人。
在形勢緊張的時候,相大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