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康居王,率領大軍征戰多年,在征戰的眼光上,自然不是軍中的將士能夠比擬的,如果身為康居王,連這一點都不能做到的,如何能夠讓軍中的將士信服,讓軍中將士心甘情願的跟隨在身後征戰呢。
在這一點上,康居王是有著清楚的認識的。
對戰敵軍,中軍的指揮是起到關鍵作用的,若是中軍在應對敵軍的時候顯得慌亂的話,其餘各部將士會有著什麼樣的情況是能夠想象的。
大將敷哪託只會將士對戰晉軍的進攻,康居王還是比較放心的,這樣一來的話,康居王就會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匈奴大軍的進攻上。
對於匈奴的軍隊,康居王是沒有絲毫的好感的,若是有可能的話,他想要率領軍中將士馳騁疆場,讓匈奴大軍為戰爭付出慘重的代價來。
正是因為與匈奴大軍之間的戰鬥,讓康居的形勢陷入到如今的境地,而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匈奴人劫掠康居的使者隊伍。
這樣的事情,放到任何一名君主的身上都是難以忍受的,使者隊伍遭受到劫掠,就是對君主最大的輕視,必須要讓敵軍為這樣的行徑付出代價。
只有如此,才能彰顯作為君主的尊嚴。
如果遭受欺壓之後忍氣吞聲的話,這樣的君主能夠得到更多的擁護嗎。
康居王明白其中的道理,是故在使者隊伍遭受劫掠之後,毫不猶豫的率領軍中將士征戰匈奴,想要讓匈奴的軍隊為之前的行為付出代價。
之所以有著這樣的行動,與之前匈奴軍隊征戰結束之後,從烏孫人的領地上獲取了更多的好處,也是有著一定的關係的。
在與晉國聯盟進攻烏孫的時候,康居方面可是沒少出力,然而在戰事結束之後,竟然是匈奴人和晉軍獲取好處,與康居人沒有了關係,這讓康居王的心中難以平靜。
晉軍在戰場上有著極為強悍的實力,這一點康居王是清楚的,所以康居王並沒有敢於招惹晉軍,儘可能的保持與晉國之間的關係,進犯匈奴,從匈奴人的身上獲取好處,才是康居王的目的。
再說當時康居王與貴霜方面取得了聯絡,這讓康居王的信心倍增,有著貴霜的支援之後,就算是匈奴的後方有著晉軍的支援又能如何。
然而戰場上的情況出乎了康居王的預料,貴霜的大軍的確是加入了戰場,只不過貴霜大軍在正面與晉軍對戰的時候,失敗了。
貴霜大軍的失敗,讓康居王心中惶恐不安,就此率領大軍撤退的話,會有著許多的不甘心,而與晉軍和匈奴大軍交鋒的話,會有著更多的危險,於是康居王只能冒險選擇與晉軍聯盟的情況下對戰匈奴大軍。
戰爭的結果,讓康居王憤怒不已,晉軍在關鍵時刻的出手,讓康居大軍的行動以失敗而告終,這樣的事情,放到任何一個君主的身上,都是難以忍受的。
但是有著晉軍的壓制,縱然是康居王的心中有著再多不滿,難道還能在那等時候繼續率領軍中將士征戰疆場不成,如果康居王有著如此的選擇的話,莫說其他,僅僅是康居的臣子,都不會給予康居王更多支援的。
戰爭的持續進行,對於軍中將士來說是巨大的挑戰,康居王豈會看不清楚其中的事情。
但是在防守城池的過程中,康居將士其實並沒有出力太多,更多的是面對敵軍進攻的時候苦苦的堅持罷了,敵軍進攻方式的凌厲,讓康居的將士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在敵軍的進攻面前,他們所謂的防守是脆弱的。
王城的城牆坍塌,讓守軍承受了更多的壓力,王城的存在,對於守軍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若是連王城的穩固都不能得到保證的話,後果才是最為嚴重的。
晉軍將士征戰疆場,逢戰必勝,對於康居的將士來說是很大的刺激,想要在對戰晉軍的時候有著更大的成就,勢必要從其他的方面進攻突破,而今放到康居將士面前最為重要的就是在敵軍的進攻下能保證城池的穩定,如此簡單的事情,如果也做不到的話,形勢才會陷入到真正的危急之中。
晉軍和匈奴大軍聯合之後會對康居的王城形成很大的威脅,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康居的將士不會在最後的關頭放棄他們的城池的,必須要在這場交鋒中,讓敵軍付出代價,讓晉軍的進攻沒有用處。
相對於晉軍的進攻,此時匈奴大軍的進攻,對康居形成的威脅還是比較大的,匈奴將士在這樣的進攻中展現出來的的鬥志是瘋狂的,這也是最為讓康居王鬱悶的地方了。
匈奴大軍在與康居大軍交戰的時候,可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戰爭結束之後,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