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上穩定的生活,實際上,只要是有著穩定的生活,就不會有羌氐站出來反抗晉國的統治。
不管是漢人還是異族,在經歷了諸多的戰事之後,他們最為想要得到的還是穩定的生活,有著穩定的生活之後,他們的安全才能得到更大的保障,不會因為戰爭的侵襲而喪失家園。
當前的努力,正是為了讓家園能夠更加的美好,如果在這種時候有人想要對晉國的統治不利的話,羌氐部落也是不會同意的。
戰爭,讓羌氐與漢人之間雖說有著仇怨,但是在晉國的治理下,這樣的仇怨將會逐步的減弱,漢人與羌氐之間的來往也會更加的密切。
實際上在涼州各個城池之中,也是有著不少的羌氐部落之人的,羌氐之人,自幼生存在艱苦的環境中,讓他們養成了吃苦耐勞的性格,這樣一來的話,羌氐之人進入城內,做事的時候,還是比較受歡迎的。
羌氐之人,同樣是需要學習漢人的語言的,這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與漢人進行溝通,這樣的學習,也是強制性的。
學習漢人的語言,不僅是在涼州,在草原上,在西域諸國,在烏孫等地,同樣如此,學習了漢人的語言之後,他們能夠對漢人的生活有著更多的瞭解,更多的去熟悉漢人的生活方式,從而達到讓雙方之間沒有更多的仇怨。
這樣的情況,正是呂布想要看到的,想要做到對於異族的治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朝中的官員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異族的生活理念,與漢人有著更多的不同,這就需要晉國的官員在潛移默化之間影響到異族,讓異族對於漢人的生活有著更多的嚮往,能夠更好的接受漢人的生活,這些才是最為重要的。
以往漢人的官員在治理異族的時候就是如此,逐漸的去改變異族對於漢人的認識,讓他們有一種漢人的生活方式是最為優越的,按照漢人的生活方式下去的話,對於他們有著莫大的好處,這樣一來的話,在治理的時候,就會更加的輕鬆。
晉軍在鎮守異族的時候,難免會有殺戮發生,這也是為了保證治下的穩定,一味的採取溫柔的手段,在呂布看來是不夠的,讓異族之人感覺到晉軍的厲害,感覺到生存在晉國治下有著何等的安全,他們對於晉國就會有著更多的認同,不至於說會站在晉軍的對立面上。
如果有可能的話,呂布自然是希望異族能夠更好的聽從晉國官員的命令,讓漢人以異族之間的關係能夠得到更大程度上的緩解,雙方不會因為之前戰爭的發生而受到更大的影響。
即便是有著影響,這樣的影響也要儘快的消除,才是最為適當的。
戰爭所帶來的仇怨,在很多時候是難以化解的,這需要時間的沖洗,才能讓彼此之間的仇怨更多的化解。
在這方面,呂布是有著耐心的,先樹立起晉國的統治地位,讓這些異族的子民能夠安穩的生活在晉國的治下,這樣一來的話,他們心中的仇恨就會逐步的消散。
這一代人對於漢人或許有著仇視的心理,但是兩代、三代、乃至更多代之後呢,他們的後人對於漢人還會有著之前的仇恨嗎。
或許有些人對於仇恨能夠做到銘記,但是更多的人還是會選擇遺忘的,當他們適應了漢人的生活方式之後,就算是讓他們看到背叛之後有著什麼樣的機會,也很少有人會這樣選擇的。
戰爭的進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有著很大的考驗,尤其是在戰爭中失敗的一方,簡直就是災難,但是在戰爭過後,這樣的情況是必須要適應的,不管生活是多麼的艱難,終歸是需要不斷的堅持下去才行的。
在統治異族方面,晉國的官員一直是努力的,他們相信透過自己的舉措,能夠讓異族之人過上更為穩定的生活,讓他們不需要為衣食住行而擔憂。
這樣的生活,正是戰亂之後的子民最為需要的,只有經歷戰亂,見識到戰爭殘酷的子民才會真正的明白和平的生活有著多麼的不容易。
戰爭的進行,戰爭的勝利,看似榮耀,但是在一場交戰勝利的背後有著什麼樣的付出呢。
持續的戰爭,對於百姓來說就是一場災難,不過目前這樣的情況是不會發生在晉國的,即便是晉國有著戰事發生,也不會更多的影響到百姓的生活,尤其是在晉國的內部沒有戰爭發生的情況下。
即便是晉軍征戰遠方,百姓仍舊會按照他們的方式生存,這樣的事情,也是呂布一直所堅持的。
不讓百姓因為戰爭受到更多的驚擾,按照以往的方式進行生活,他們對於戰爭就不會有著更多的反感,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