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賢王親自出戰,對於匈奴的將士來說是極大的刺激,左賢王可是匈奴部落的勇士,昔日率領匈奴部落的騎兵,在戰場上取得了一場場的勝利。
現如今跟隨在左賢王的身後征戰,對於匈奴的將士來說,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手起刀落,一名康居士卒尚且沒有抬起手中的兵刃,就為左賢王直接斬殺,乾脆利索的出手,讓衝殺而來的匈奴士卒振奮不已。
這就是他們部落的勇士,就算是康居的大軍在最後的關頭,進行著拼死的抵抗,這樣的抵抗,又會有著多少的意義呢,最終還是要在匈奴大軍的進攻下承受失敗的。
接連斬殺三名康居計程車卒之後,左賢王的臉龐上滿是鮮血。
戰爭,激起了左賢王內心的鬥志,他是匈奴部落的勇士,在面對戰爭的時候,從來沒有過退卻,現如今也是如此,必須要讓康居的將士在這場交戰中感受到匈奴人的厲害。
這樣一來的話,以後匈奴人統治康居的時候,就不會有著更多的反抗,與晉軍治理敵軍城池的手段不同,匈奴人崇尚的是強者,在他們看來,反抗之人就要受到相應的懲處,最好是讓這些人有著更多的死傷,這樣的話,才能讓他們更加的服帖。
理念的不同,他們選擇的方式就會有著諸多的不同之處。
血腥的殺戮,能夠在治理地方的時候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但是一味的殺戮,並不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會在很大程度上引起治下子民的反感,當這樣的反感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後,就會爆發叛亂。
晉軍在進攻敵軍的時候是兇猛的,但是在治理城池的時候,卻是有著溫柔的手段。
強硬與溫柔結合在一起之後,治理城池會更加的迅速。
當然,這等時候,晉國的官員不會告知匈奴人如何更好的治理地方。
匈奴人與康居人之間是有著仇怨的,之前戰爭的進行,讓匈奴多少部落遭受到了損失,讓更多的康居士卒在這樣的過程中付出代價,是有著很大的必要的。
左賢王親自率領大軍衝鋒,在更大程度上鼓舞了匈奴將士的鬥志,他們在應對敵軍的時候,有著更為瘋狂的表現,最為明顯的結果就是康居將士不斷的倒下。
一名名士卒的身死,讓塔坨沒有更多的畏懼,這場交戰開始之前,他就已經心存死志,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不會任由敵軍將士在城內任意妄為,就算是付出性命的代價又有何妨,讓敵軍明白康居的尊嚴是不容踐踏的。
有些時候,死亡並不可怕,關鍵是這樣的死亡之後,會有著什麼樣的結果。
對戰敵軍,拼死奮戰,讓敵軍能夠感受到己方的頑強鬥志,甚至對於以後的交戰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兩軍交鋒之前,為何軍中的將領要鼓舞軍中將士,就是因為他們的鬥志會在接下來的交戰中,產生很大的幫助。
如果當前高鹽城內的守軍,沒有為康居王抽調的話,塔坨是有著足夠的信心阻擋匈奴大軍的進攻的。
軍中雖說補充了青壯,並且經過了簡單的訓練,想要他們在作戰的過程中有著更加頑強的鬥志的話,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當戰事陷入到比較艱難的時候,這些青壯是很容易出現逃跑的情形的。
再說這樣的狀況,放到普通將士的身上,想要從戰場上離開是很正常的。
匈奴大軍的兇猛進攻,給康居的守軍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
能夠在這種時候人,仍舊選擇在戰場上頑強堅持的將士,是不會輕易的退卻的。
塔坨手持長槍,亦是加入了戰鬥。
雙方不斷有將士倒在血泊之中,總體上來說,卻是康居方面處於弱勢。
四目相對,塔坨和左賢王從彼此的目光之中看到的是熊熊燃燒的鬥志,從對方的裝束上,他們能夠感受到的彼此身份的不凡。
無論是塔坨還是左賢王在家進攻的時候,周邊都是有著不少軍中將士的保護的,如此一來的話,身份上的事情,很容易就能判斷的。
左賢王緊了緊手中的長刀,向著塔坨快步而來。
塔坨的長槍微微一抖,迎戰左賢王。
不少將士將目光投向了兩人交戰的地方,如果塔坨能夠獲得勝利的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阻擋匈奴大軍的進攻,當然,說的是一定程度,並非是阻擋住匈奴大軍的攻勢。
戰爭進行到現在,其實結果已經註定了,就算是塔坨有著再英勇的表現,想要將匈奴大軍從城內趕出去,也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