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法蘭西衛隊這份大禮,我收下了!(2 / 3)

麼?”

黃昏時分,梅納爾換了一身法蘭西衛隊的軍裝,一瘸一拐地跟在緹魯身後,進了法蘭西衛隊的軍營。

營門口的哨兵瞥見了緹魯的軍銜之後,便什麼也沒多問。

法蘭西衛隊放大炮的庫房外,緹魯跟看守的軍官嘀咕了幾句,便示意梅納爾可以進去了。

“哦,天主啊!真的是大炮!”梅納爾看到那些大炮,立刻一副興致盎然的樣子,幾乎是挨個將大炮撫摸了一遍,就像見到了心愛的姑娘。

緹魯見他這幅痴迷模樣,不禁笑著搖了搖頭,隨後便獨自在角落裡坐下,摸出酒瓶,喝了起來。

梅納爾見附近已無人盯著,臉上的醉意瞬間消失,動作麻利地從衣袋裡取出一枚比拳頭稍大的木球——這是由工匠按照擊中農舍的那枚炮彈嚴格複製的,從尺寸到上面的凹痕,全都一絲不差。

梅納爾將木球逐一放在這裡的6門四磅炮的炮口上比劃,有3門的炮口和炮彈的尺寸基本相符。

他又從口袋翻出一張很長的紙條,上面畫著兩道平行線和一些豎痕以及不規則的圈。

他拿著紙條,和那3門炮的輪子比對,很快就用輪子寬度又排除了其中一門——紙條上正是從警校訓練場北側的炮擊現場拓來的車輪印。兩條平行線代表輪子寬度,上面的豎條是車輪鉚接處的接頭。而不規則的圓,則是車輪上的磨損或磕碰痕跡。

梅納爾又仔細對比剩下的兩門炮,突然嘴角揚起笑意,悄聲自語道:“果然是凡有接觸,必留痕跡。這痕跡,就是你留下的!”

他面前的那門炮從車輪寬度,到鉚接的位置,再到輪子上磕掉的小缺口,都與現場的車輪痕跡完全相符!

梅納爾忙拿出筆來,抄下大炮尾部的編號。

……

約瑟夫翻看面前的幾份報紙,不住地微微點頭。

《巴黎商報》頭版是《來自警務局的關懷,阿克瑟爾一家感到深深的溫暖》,下面是貝桑松抱著阿克瑟爾的小兒子,喂他吃東西的版畫。

阿克瑟爾正是那天被炮彈擊中了房子的農民。當時他帶兩個孩子去田裡忙春耕的事,這才倖免於難。

《法蘭西信使》報跟蹤報道了阿克瑟爾一家現在的生活情況,標題是《小伯努瓦第一次露出笑容,房屋已被警務局完全修復》。配圖是阿克瑟爾家的房子的版畫。

《城市之聲報》則進行了更深入的調查,頭版標題是《兇手或另有其人,專家表示四磅炮射程有限》。內容則分析了從警校訓練場裡開炮射中1800步外的農舍的可能性極小,並展示了迪布瓦發現的火炮發射地點。

有了輿論武器在手,約瑟夫這次的危機公關非常成功——現在巴黎的輿論風向已經變成了“警務局對農戶的感人關懷”,或是“警務局官員絲毫沒有架子,對普通人非常親近”。

就算堅持認為就是警校訓練場誤擊了農舍的人,也大多持“警務局敢於承擔責任,勇於彌補過失”的觀點。

報紙上已經報道了阿克瑟爾一家得到4000裡弗的援助款的情況。這對於一戶農民來說,絕對是筆鉅款了。甚至有周圍的農民羨慕嫉妒地抱怨,為啥不是自己家被大炮擊中。

而阿克瑟爾也多次對記者表示,自己當初是聽信了謠言,肯定不是警校的炮擊中了自己家。而且就算真是警校訓練場的炮誤擊,自己一家人也早已原諒了警校,巴黎警察們都如天使一般。

至於那些在警校訓練場外抗議的人,一週前就已經盡數散去。

經過這次“警務總監親自慰問遭受炮擊的農戶事件”之後,來警校報名的年輕人甚至比以前更多了。

約瑟夫正看《新聞與圖片報》上關於此事的文章,埃芒輕敲房門道:“殿下,富歇先生來了。”

“哦?請他進來吧。”

富歇進了辦公室,先撫胸行禮,而後立刻道:“殿下,基本已能確定,就是法蘭西衛隊做的。”

說著,他將一份報告放在約瑟夫面前,繼續道:“這是警情處的人對比的大炮細節。負責這門炮的七名炮手也都調查過了,其中六人都在事發的那天都在下午離開了法蘭西衛隊駐地,當晚又同時返回,而且能肯定他們期間都沒去巴黎。”

警情處已在巴黎佈置了大量眼線,所以他有十足的把握說出這個結論。

雖說現在的法蘭西舊式軍隊管理比較鬆懈,每個士兵每天都有近8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但這麼多人同時離開軍營,卻都沒去巴黎市區,那這裡面就肯定有問題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