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顛覆戰場模式的武器(1 / 2)

相比起米涅式步槍,圖溫南步槍在裝彈時需要多敲兩下,導致填裝速度略慢一些,不過差距微乎其微。

而且除了研發難度之外,目前的工藝水平和後勤能力也更適合圖溫南步槍——米涅彈的不規則形狀需要非常高的加工精度,所以只能在後方的工廠裡進行生產,而後再運往前線。這無疑會增加後勤壓力。

而圖溫南的鉛柱彈交給前線士兵就能融鑄——目前的燧發槍彈就是用這種模式製造的,所以軍隊的後勤物資裡只會有火藥,而根本沒有彈丸這一項。

至於遠期目標,約瑟夫甚至想直接跳過米涅式線膛槍。

他瞥了眼牆上那支弗格森1776式後裝線膛槍。

這支槍雖然在英國遭到了廣泛的嘲笑,並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都未曾受到過重視,但他很清楚,那才是步槍未來的發展方向!

弗格森1776的創意十足,是從槍管後面填裝彈藥的,再用一個豎起來的鐵塊閉合槍膛。是世界上第一種投入實戰的後裝步槍。

這種槍的射速達到了恐怖的每分鐘6發。相比起來,目前最優秀的燧發槍射手也只能達到每分鐘4發,一般計程車兵能打3發就算合格。

並且後裝槍最大的優勢還不在於射速,而是可以趴著射擊。

前裝槍必須把槍立起來,才能向槍管裡填裝彈藥,所以搶手只能一直站著。

而後裝槍趴著就能完成這一過程。

可以想見,在兩軍對壘時,一邊是站得筆直,另一邊則是臥倒射擊,前者絕對會遭到屠殺。

實際上,弗格森1776步槍在美國獨立戰爭時就列裝過英軍,並且弗格森本人指揮的美國獵兵連在戰場上取得了不錯的戰果。但最後他本人戰死在北美,這種槍也就跟著寂寂無聲了。

當然,這槍未能受到重視的核心原因是技術因素——糟糕的豎栓設計,以及粗糙的加工水平,令它的槍膛漏氣情況嚴重。弗格森死後,也就沒人繼續改進它了。

直到1819年,美國人霍爾才研製出第一支比較可靠的後裝槍,不過仍是採用燧石擊發方式,導致實用性並不太高。

1841年,普魯士人德萊賽發明了火帽擊發的後裝線膛槍,並幫助奧地利在一週之內贏得了普丹戰爭的勝利,終於為後裝槍正名。

從此之後,前膛槍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後裝槍開始統治戰場。

約瑟夫的計劃是,先用圖溫南步槍在法國催生出成熟的線膛槍生產體系,而後讓老爹慢慢研發後裝槍。

只要研製成功,等裝備部隊之後,一萬法軍吊打五萬歐洲任何軍隊絕不是夢!

而且,他很清楚後裝槍的技術發展方向——

旋轉式槍栓,高強度擊針,紙殼定裝彈,再加上法軍已經大量裝備的火帽擊發,根本不用繞彎路——歷史上幾十年的研發過程,在“法蘭西第一工匠”的主持下,很可能只用十年,甚至更短就能製造出來!

那邊,路易十六的助手艾默裡克拿著十幾枚剛剛澆築完成的圓柱形槍彈,走了過來。

路易十六接過槍彈,立刻興沖沖地背上新鮮出爐的線膛槍,拉著兒子朝凡爾賽宮旁邊的皇家軍械廠趕去。

皇家軍械廠的靶場上,約瑟夫將彈藥裝入奧古斯特1790,用鐵製通條用力搗了幾下,拉開槍機,塞上一個銅火帽,便完成了裝填。耗時和普通的燧發槍幾乎沒多大區別。

在固定木架上測試了幾次,感覺沒有炸膛風險之後,路易十六便不顧侍衛們的勸阻,親自抄起了新槍,眯眼瞄向遠處的木靶。

一聲爆響之後,靶場的職員歡呼著抱起那靶子跑了過來,在場的眾人看到靶上的彈孔時,無不滿臉震驚之色。

足有100步外,槍彈準確地射中了木靶的中心。

這對於40步外命中全靠信仰的燧發槍來說,簡直是碾壓級的超越。

隨後的幾次試射,奧古斯特1790甚至直接命中了140步外的木靶,展示出線膛槍的恐怖精度。

路易十六興奮地拍著約瑟夫的後背,高聲道:“我親愛的兒子,我們又一次次站在了全歐洲火槍的巔峰!

“我真期待敵人被法蘭西的勇士們擊敗的那一刻,顫抖地詢問,"你們用的是什麼武器,真是太厲害了"。”

“他們會得到答案——奧古斯特1790式,我們偉大的國王陛下親自研製的!”約瑟夫極為捧場地接道,隨後父子兩人對視一眼,一起開心地笑了起來。

約瑟夫待老爹平靜了些,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