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歐陸其他幾個大國,對法國出兵黎波里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反應。
奧地利在西里西亞打得頭破血流,正求著法國能出兵增援。
西班牙那是自家親戚,而且跟法國有聯手收復直布羅陀,進而統一伊比利亞半島的密約。最多給他點兒好處,他絕對會置身事外。
俄國那更是盼著法國能出兵的黎波里,畢竟那兒駐紮的1萬2千士兵可都是奧斯曼禁衛軍。俄國想要控制黑海,就必須徹底擊垮奧斯曼。法國能在北非多消滅一點兒奧斯曼軍,他們以後在戰場上的敵人就少一點兒。
而且雙子貿易公司跑得最多的就是地中海航線,法國能在地中海多控制一個貿易港,俄國也能因此多獲得收益。
波蘭國內正在鬧民族覺醒,精英階層整天上街演講,組織民眾遊行,鬧得轟轟烈烈,根本沒工夫管別家的事兒。
唯一會反對法國攻打的黎波里的大國就是普魯士了。不過普魯士海軍算了,他家基本上就沒啥海軍,所以就算他有意見又能如何?反正普法在南尼德蘭已經開片了,大不了繼續增兵試試,你看我大舅會不會在西里西亞爆了你的菊花!
其他小國,例如撒丁、丹麥、巴伐利亞之類的,哪兒敢去管法國的閒事兒?
所以這次的黎波里約瑟夫是要定了!
說起來還得感謝英國人,要不是他們在背後操弄,讓本吉烏爾進攻突尼西亞,他還真找不到這麼紮實的出兵理由。
實際上,此時的的黎波里在歐洲各國眼中,基本上都是一塊只有不到70萬人口的荒涼之地。國土面積雖然只比突尼西亞小一點兒注1,但不論是產出還是港口位置都很一般,僅有的黎波里城和扎維耶城等幾個宜居城市,以及的黎波里港略有價值。
然而,約瑟夫卻很清楚,的黎波里將是前往埃及的重要通道。如果沒有的黎波里,那麼想要在埃及開鑿蘇伊士運河,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可以將遠東與歐洲的海上貿易航線縮短一半。可以說,誰得到了蘇伊士運河,誰就能控制歐洲的經濟命脈。
這種情況下,英國人肯定會豁出命來阻止法國得到運河。在無法撼動英國海上霸主地位之前,就只能透過的黎波里的陸上補給,才有可能在埃及站住腳跟。
約瑟夫必須趁眼下營造出的良好國際局勢,儘快實控的黎波里。等到其他國家反應過來,再想插手時已經晚了。
貝爾蒂埃驚訝地看著王太子,好一會兒才出聲道:
“殿下,我們大量兵力被牽制在南尼德蘭和西里西亞。如果貿然進攻的黎波里,萬一奧斯曼反應劇烈。”
不管怎麼說,的黎波里名義上還是奧斯曼帝國的行省,他的擔心也不無道理。
約瑟夫淡然道:“塞利姆三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推進國內改革上,不會為了遙遠的的黎波里消耗力量。奧斯曼只要大量派出本土兵力,俄國人立刻就會興沖沖地趁虛而入,吞掉他們在黑海沿岸的所有領土。
“而且就算奧斯曼真要來打,我們也有充足的兵力。”
貝爾蒂埃愣了愣,遲疑道:“殿下,恕我直言,我們的兵力恐怕”
約瑟夫笑了笑:“如果我沒猜錯,南尼德蘭和阿爾及爾方向的戰事在年底就會結束,我們能抽調超過6萬軍隊投入的黎波里。”
1789年10月25日。
巴黎。
雨下得非常大,不時還有幾道急促的閃電劃過,令整個天空都顯得陰沉沉的。
幾輛不起眼的黑色馬車停在凡爾賽宮廣場上。最前面一輛車的車門被人推開,有男僕縮著脖子下了車,將臺階擺在車門前,而後匆忙撐起了傘。
英國外交大臣韋爾斯利侯爵彎腰下車,朝凡爾賽宮大門方向望去,沒看到任何來迎接他的人,只有幾名衛兵在門口冷眼盯著這邊。
韋爾斯利的臉色比天上的烏雲還要黑。就在今天清晨,他收到了印度總督康沃利斯的密信。
信上說,馬拉塔聯盟要求英國提供25萬英鎊的軍費,以及20門大炮和1萬5千支燧發槍,才能繼續出兵增援卡納提克。
而海得拉巴更是漫天要價,提出讓英國歸還孔達維杜地區,並在擊退邁索爾之後,得到卡納提克的內盧樓。
康沃利斯已經代東印度公司答應了馬拉塔的要求,至於海得拉巴那邊,他只能表示要等董事會做出決定,以儘量拖延時間。
韋爾斯利深吸了一口冰涼的空氣。他很不明白,海得拉巴在幾十年前曾與邁索爾結盟,此時突然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