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這樣說,馬叔“咦”了一聲,然後對我豎起大拇指。 “好小子,以前我還說小馬比你心眼多,這麼一看,其實你才是最聰明的,你選了一個最佳的捷徑啊。” 我笑道:“不不不,修行沒有捷徑,入道只是第一步,路漫漫兮,吾將上下求索啊。” 馬叔點點頭:“好吧,其實我本來是想帶你入天師府的,要不你再考慮考慮?要知道,入正一的話,就能夠學習正一符籙了,而且以後還可以授籙,可以帶兵馬,可以召喚天兵天將啊。” 他一邊用略帶勾引的語氣說著,一邊還用有點惋惜的眼神看著我。 那意思似乎是在說:可以學正一符籙哦,可以授籙哦,可以帶兵馬哦,可以召喚天兵天將哦。 他這些話,的確讓我搓了搓手,有點心動。 其實,都說全真修仙,正一抓鬼,這只是表面上的認知,人家正一的授籙之後在仙界就有職位了,從此以後名冊就在天上了,歸三官大帝掌管。 但是,從入道到授籙,這個過程可是並不容易,很多人做了一輩子道士,可能幾十年都沒有授籙,因為第一名額很少,第二還有一定的條件限制,第三這個費用也挺貴…… 不授籙就不能做道場,就無法遣使籙中的兵將斬妖除邪、拔度生靈、救濟困厄。 因為只有得授法籙,才能名登天曹,才有道位神職。 有個說法:名籙天曹,乃有道位。 不授籙,就只是個普通道人而已。 當然了,全真的撥職比正一的授籙還難,而且還得住廟出家。 但是,全真包容性更好一些,因為據我所知,很多正一道士對東北的出馬仙家還是很有偏見的,認為仙家都是動物,不是正統。 所以為了仙家著想,而且我還可以繼續修佛,思來想去,我決定還是先入全真! 見我做了最終決定,馬叔點點頭:“既然你為仙家考慮,那就先入全真,以後等時機成熟,再入龍虎!” 我興奮地搓搓手:“這麼說,我可以佛道雙修了?” 馬叔這次卻搖搖頭:“其實嚴格來說,在道門裡並沒有佛道雙修的說法,那都是圈外人才這麼講,你既然想了解這個,那我就來給你講一講,何為佛道雙修……” 接下來,馬叔就簡單給我講了一下,關於佛道雙修的事。 他說,正兒八經的道士,是絕對不會說自己佛道雙修的,即便是全真那邊,也只是說學習而已。 畢竟身為道士,終極目標還是向道的啊。 但是,只要有點本事的道士,一般都是不會貶佛的,同樣高僧也不貶道。 事實上,佛教禪宗的一些思想,和道教的理論就很接近,所以互相學習是很正常的。 只有那些剛入門的小道,還有半瓶子不滿又愛炫耀的傢伙,才會信口開河,踩一捧一,胡說八道。 所以,道士雖然也可以學佛,但並不能說是佛道雙修。 這叫尊重別人的文化,瞭解別人的思想。 道士的目標還是道,敬的神還是自己的祖師爺,是不可能去敬拜佛菩薩的。 再者,佛道其實都是大道殊途,學佛的終極目標也一樣是得道,只不過彼此走的路徑不同,但終點都是大道。 不信你可以想一想,那些有修為的和尚,為什麼叫做得道高僧? 綜上,從宗教信仰的角度來說,道士不能信佛,和尚也不能修道,但是可以互相學習探討,從而不斷融合進步,這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 但是,住在寺裡的和尚不能說自己佛道雙修,住在觀裡的道士也不能說自己佛道雙修,否則就要被趕出門去嘍…… 不過,像我這樣並不是住廟道士的人,單純從修行上來說,就可以佛道雙修,因為我也不住廟,沒有那麼嚴格的教規限制,沒有人會管我。 剛才說了,高僧不貶道,高道也不會貶僧,那麼你們說,到了三請祖師和佛菩薩那個境界,還會在意那麼多嗎? 馬叔說到這裡,我又想起一件事,於是弱弱地問馬叔。 “我聽人說,如果出馬弟子入道了,或者出家當和尚了,就不能再供仙家了,因為會有衝突,需要把堂口送走,有這樣的說法嗎?” 馬叔微微一笑:“和尚我不知道,不好評說。但就我所知,有很多人先出馬後入道,一樣可以供堂口,因為仙家也是希望入道的啊,更何況有些仙家本來就是道教護法,你堂子上本就供了三請祖師,這有什麼衝突的?” 不過馬叔說完之後,話鋒一轉,又說道:“不過,如果要是先入道出家,那就不能再供堂口了,道家講真神不附體,所以很多帶仙家緣分的,為了不供奉堂口,就跑去出家,這種例子倒也不少。” 聽了馬叔的講解,我總算是弄明白了,點點頭說:“我瞭解啦,但是福建那邊的規矩,我還是沒想通,既然說真神不附體,他那邊怎麼哪吒二郎神什麼的都整出來了?” 馬叔一笑:“不必糾結,正所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道教的規矩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這只是我們守的道,就像出馬仙的道,不是也一樣不被人理解嗎?所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