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明朝滅亡後的清朝也發生了一千多次的自然災害,所以小冰河期嚴格地說是從明朝到清朝這幾百年的過程。”
“小冰河期導致氣溫大幅度下降,使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盪,人口銳減,所以也說小冰河時期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崇禎:什麼?1101次自然災害?也就是說之後還會有很多天災?
崇禎倒吸一口冷氣,心中驚懼萬分,一時之間不敢接受這個結果。
根據皇家的記載,從太祖到現在發生的自然災難雖然沒有詳細加起來計算,但距離1101的次數明顯有段距離。
要是照這樣說的話,大明現在的天災還只是開胃菜,後面十多年還將有很多次天災。
得知這個情況,他整個人呆立在原地,臉上悲痛萬分。
自從他登基上位後,年年天災,就沒有斷過,一直持續到現在。
原本他以為後面會慢慢好轉,天災多少會有些改善。
可哪裡知道,現在的還只是小菜,真正的大菜在後面。
要是後面年年都有天災,那糧食必然大幅度減產,老百姓在沒有飯吃的情況下,肯定會選擇造反。
一想到後面十來年的形勢越來越艱難,他就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不過,唯一讓他有些欣慰的,就是現在找到了破解之道。
土豆,紅薯,玉米,這些極為高產的主糧農作物,必然可以解決大明面臨的糧食困境。
只要糧食問題可以解決,其他的也都會迎刃而解,就可以盤活整個大明。
崇禎時期的老百姓聽到這裡,一臉絕望,甚至很多老百姓跪地痛哭。
明朝一千多次天災,清朝一千多次天災,正處於明末清初時期的天災肯定不會少。
這也就意味著,在他們有生之年,基本上年年都會發生天災。
現在的天災就已經夠讓他們絕望了,未來年年都會發生的天災令他們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
要不是大家知道崇禎陛下上繳了土豆和紅薯這樣的高產糧種,恐怕這會兒很多老百姓會因為太過絕望而自殺。
現在大家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陛下早日培育出足夠多的主糧種子,這樣他們才能早點種植土豆紅薯。
乾隆:原來大清發生這麼多的天災,並不是因為什麼搶了大明江山,純粹是小冰河時期造成的。
讓他鬆了口氣的同時,他也非常好奇小冰河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怎麼如此厲害,能夠持續幾百年。
雍正:主播,為什麼會有小冰河時期,這個東西是怎麼來的,怎麼持續時間這麼長。
這個問題不僅是雍正想問的,大明各朝的古人也同樣有這樣的疑問。
“小冰河時期和太陽活動密切相關,太陽活躍時,氣溫升高,太陽活躍性下降,進入短暫的休眠狀態,就會導致溫度降低。”
“而太陽的活躍性和這個世界的溫度息息相關,太陽不活躍時,這個世界就會進入小冰河時期。”
“在一萬年前,氣溫有一段驟然升高的時期,而且保持了相當平穩的狀態長達七千多年,這樣的氣候給予了人類發展良好的條件。”
“隨後小冰河時期的到來,氣溫劇降,造成北方乾旱,從而造成糧食大規模減產,這樣一來就會出現饑民,形成幾十年的社會劇烈動盪和戰亂,長期的饑荒是造成戰亂無限制擴大的根本原因。”
“從竺可楨寫的中國氣象史的資料中,可以知道歷史上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動亂時期確實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關係。”
“第一次小冰河期是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饑荒造成的戰亂導致國家人口急劇降低。”
“第二次小冰河期是東漢末年、三國、西晉這段時間,東漢末年的漢族人口是六千萬,幾十年饑荒和大戰亂後到西晉一統時漢族人口僅剩七百七十萬。”
“第三次小冰河期橫跨唐末、五代、北宋初年,唐末漢族人口也是六千萬,至北宋初期只剩兩千萬。”
“第四次小冰河期就是明末清初,得益於美洲傳來的抗旱高產作物土豆、玉米和紅薯,戰亂損失的人口很快就恢復過來了。”
聽到主播說到小冰河和太陽活動有關係時,各朝古人聽得津津有味。
這個說法頭一次聽說,感覺非常新奇。
而且關鍵是通俗易懂,大家基本上都聽得明白。
太陽活躍,溫度就高。
太陽不活躍,溫度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