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天下大同(大結局)!(2 / 2)

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經過楚寧的不懈努力,大唐的國力日益強盛,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

楚寧的治國理念和政策措施得到了百姓的廣泛讚譽和擁護,他也因此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傳奇的人。

由於楚寧的種種超時代舉措,李賢本是臨危受命做了皇帝,他三度想要禪位,可都被楚寧嚴詞拒絕。

至此,群臣方才看清,楚寧是真沒有做皇帝的打算,自古權臣的下場都在歷史書中寫得清清楚楚。

楚寧只是想盡可能找到一種比生命活得更久遠的制度,對人性的膨脹加以約束。

而這條路還需要繼續走下去。

在楚寧的帶領下,大唐迎來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

新曆十七年,唐國迎來一次工業革命的高潮,其勢頭之猛烈,可謂前所未有。

這一年,楚寧,這位充滿遠見與膽識的工程師,提出了一個宏大的計劃——修建鐵路。

這個計劃一提出,立刻在朝堂內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鐵路,作為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將徹底改變唐國的交通格局,提升經濟發展速度,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

然而,這個計劃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困難。

首先,修建鐵路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

鐵路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材料、裝置和勞動力,這些都需要鉅額的資金支援。

唐國的國庫雖然充盈,但也難以承受如此巨大的開銷。

此外,鐵路的建設週期長,風險大,這些都是楚寧需要面對的問題。

然而,儘管面臨著重重困難,楚寧並沒有放棄,依然堅持己見。

作為後世者,楚寧當然深知鐵路的重要性,這將會給唐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年,無線電發報機的問世,標誌著唐國正式踏入了通訊時代的大門。

這一偉大的創新,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更對國家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無線電發報機的出現,使得資訊的傳遞不再受到距離的限制。

無論是山川湖海,還是城鎮鄉村,只要有無線電訊號覆蓋的地方,人們就能夠實時地進行資訊交流。

鐵路修建不僅在國內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還極大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這一龐大的工程專案不僅需要大量的建築工人,還催生了與之相關的各種服務業和製造業的需求。

在鐵路修建的過程中,從原材料的採購到裝置的製造,再到現場的施工和管理,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參與。

這不僅為國內的勞動力市場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同時也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新曆二十一年,第一列火車通車,自此那些反對者才明白,距離不再是問題。

那些原本還在江南、蜀地入京趕考的學子們,再也不必舟車勞頓,把大量時間花費在行程上。

整個唐國境內,各省與省之間,再無往昔地域隔閡。

隨後朝廷便是堅定不移的在全國推廣鐵路修建,再無任何阻撓。

新曆四十二年,西洋各國派遣使者入唐,尊唐國首都為世界之都,並主動進行貿易往來。

此後,源源不斷的財富資源不斷從世界各國流入唐國,而唐國也由此成為了世界zheng治、經濟、文化中心。

……

時光荏苒。

歲月如梭!

新曆四十七年春,夕陽黃昏。

楚寧拄著柺杖,正由水師護衛隊登上出海的郵輪,站在跳板上眺望著無盡的大海。

海平面上的落日霞光,正在蔓延開去,將整個海面染成了一片金黃。

楚寧抬眸靜靜望了好久好久,他忽地領悟,那輪紅日並非在逐漸西沉。

而是在蓄勢待發,即將迎來新的一輪東昇……

(全書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書末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