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服務軍隊還太早,現在主要是服務農業。 例如農具的製作。 目前揚州的農具製造已經進入大爆發階段,無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農具,都進入了一個飛速增長的時期。 這與大開荒的新政是分不開的。 李倓又問道:“工學院的教程編寫得如何?” “這……這一點是杜先生在彙編。” 杜甫說道:“《百工集》第一部分已經編寫完了,主要包括目前農具、水車、紡車、紡織、造紙的製造部分。” “第二部分涉獵到冶鐵、冶銅,鑄劍,還有夯土、陶瓷、銅鏡、玉器製作等部分,這一部分,我找劉益問過,其中冶鐵、冶銅、鑄劍的工藝都是非常成熟的,不僅少府監有完備的文獻,民間也有諸多人有自己的見解,不過我有一個疑惑。” “子美有何疑惑?” “這些編成書,之前的讀書人對他們不感興趣,工匠出身的人,又不識字,看他們的人極少。” “子美這個問題問到關鍵點上了。” 像高進這種出身的工匠,不識字,雖說現在他的兒子在揚州書院學習認字,可是絕大多數工匠的兒子是沒辦法識字的。 而且工匠的手藝是父子相傳,平常人也不需要這本書。 至於識字的人,根本就看不起這本書。 所以杜甫才會疑惑,這本書到底給誰看? 杜甫說道:“這確實是一個問題,目前沒有多少人願意讀這本書,在工學院的那些人,進來也更多的是想識字,想卒業之後,謀求一份差事,例如保正,可他們的長處是手藝,他們卻要放棄那些手藝,去當保正。” “我與士安也商議過這個問題,想要那些人不放棄原有的收益,想要讓更多讀書人來看這些,學這些,除非學習之後,能有不錯的前程,或者賺取一些安身立命的錢財,否則這本書將被束之高閣,若是一本書無人問津,它寫的再好,又有何用呢?” 杜甫心下了然,原來郎君心中都知道。 李倓繼續說道:“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為讀這些書的人提供職務,這個職務可能不是官職,是吏員,或者是民間的一些機會,能幫助他們賺錢。” 其實這個問題就涉及到分工協作和標準化人才培養的問題。 現代大學的原始目的是為社會輸送標準化人才。 例如機械專業,學習之後,初衷是到社會上從事與機械製造有關的工作。 可是21世紀的社會發展太快,所以出現許多學生畢業後,放棄原本的專業。 但別忘了,大學的本質還是為社會輸送標準化人才。 正如眼下的揚州書院,他是為李倓的地盤輸送立刻可以上手的人才。 它與科舉不同。 科舉在這個時代是進步的,是不能放棄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揚州書院是落後的。 揚州書院適應的是眼下的非官場人才培養,它是一種門檻低、見效快的教育方式。 至少目前這個階段的揚州書院是這樣的。 既然是培養人才,那總得培養完之後,讓這些人能有發展的空間吧? 不然誰願意來揚州書院呢? 僅僅靠建寧郡王的名聲,那隻能起到一時的作用,若沒有後續的合理安排, “目前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開荒種田,所以揚州書院出來的學生想要做保正,必須從農學院選拔,要懂農業相關的知識,這是最重要的,官府可以開俸祿聘請他們,設定了這道坎,會有很多人願意去讀農學方面的書籍的。” “同樣,學習木工卒業的,可以到現有的揚州製造商行,那裡發放俸祿。” “郎君是指數月前剛出現的揚州製造商行?” “是的。” 其實這個製造商行背後的老闆是劉婉。 劉婉當然不會想著去開這個商行,是李倓讓她去籌備的。 這屬於李倓的私人產業之一,只不過沒有對外公開。 而且由於還是草創期,李倓對內部也沒有宣佈。 這個製造商行是做什麼的呢? 製造紡車、製造船隻、製造農具。 與傳統的小作坊不一樣,它有著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特點,就像澄心堂造紙一樣。 現在揚州的造紙廠的水碓、雲秀坊的水車,都是從這個商行採購。 這相當於將之前澄心堂自產水碓、雲秀坊自產水車的產業單獨剝離了出來。 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擺脫朝廷的監控,二是更加專業化,三是可以解決更多的就業的問題,與揚州書院的人才培養形成產業閉環。 以這種方式,就等於直接解決了杜甫提出來的難題。 杜甫卻還不瞭解,只是問道:“揚州製造商行能聘請多少人呢?” “能聘請的人很多,不僅揚州七縣都在買他們製造的水車,連常州也有不少人到他們的商行購買,用船隻運輸到常州,揚州製造商行的利潤很可觀,自然需要更多的人才湧進去。” 杜甫這才點了點頭。 杜甫並不擅長做買賣,更不會種地,不過跟著李倓的這一年多,他學到了不少。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