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敕書發過去的時候,李白還在長安城西市的酒樓裡大口大口喝酒。 他的那些酒友得知李白做上了右散騎常侍,又是震驚又是歡喜。 這事很快就在長安傳開,引起了無數人的驚奇。 眾所周知,李白是不怎麼擅長當官的,沒想到他卻能成為右散騎常侍,那可是聖人身邊的近臣。 又有傳聞說當初他在建寧郡王府邸參加酒宴的時候便與李三郎私交很好,所以才得到了這個右散騎常侍。 於是第二天,李白家門口排滿了人,想要拜見這位再一次平步青雲的大詩人。 希望大詩人能在聖人旁邊為自己美言幾句,混個一官半職。 這也成為了天聖元年正月的一件趣事。 李倓的任命沒有就此結束,在河北防線,他做了仔細的安排。 首先,他任命郭子儀為幽州節度使,掌管幽州軍政。 與此同時,還給了郭子儀一個河北轉運使的官職。 轉運使這個官職是李隆基開元二年的時候第一次出現的,設定水陸轉運使,負責兩京糧食運輸。 在開元后期,李隆基增加了江淮轉運使這個職務,專門負責江淮一帶的漕運工作。 至這個時候,江淮轉運使成為常設職位。 但也僅僅只是江淮轉運使是常設職位,其他地方並沒有這個官職。 至於這個時候,李倓為何要任命郭子儀為河北道轉運使,目的很簡單,讓郭子儀在統帥前線軍隊的同時,也全權負責河北軍糧的統籌。 這是為了更加充分地支援郭子儀。 只有前線統帥才知道自己現在需要多少糧草,何時還需要增加多少糧草。 這也是大唐第一個河北道轉運使。 與此同時,李倓又任命李光弼為幽州節度副使,駐紮常山郡,並在常山郡一帶構建防線。 接下來,李倓還做了一個重要的任命,任命張巡為滄州刺史,一共兩萬兵馬,在滄州構建防線。 為了增加張巡在軍隊中的威信,他給了張巡從三品的雲麾將軍。 要知道,王忠嗣的冠軍大將軍也就才是正三品。 至於貝州,也就是清河郡,李倓也有了合適的人選。 有人向李倓引薦了前幽州節度副使康阿義。 常山、清河、滄州這三個地方一旦形成了牢固的防線之後,叛軍基本上就很難再大規模南下。 即便史思明憑藉幽州鐵騎強行突破防線,也會因為後勤斷裂而陷入後繼無力的狀態。 常山更是河北通往河東的戰略要地,扼守常山,叛軍想要去河東道就只能走雲中,再南下進入代州,最後抵達太原。 李倓的這個戰略佈置,是想在河北建立戰略縱深,為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的民力恢復爭取時間。 只有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恢復了,大唐的賦稅才能重新走入正軌。 內部的官僚體系,以及漕運體系,才能全面運轉開。 否則像現在區域性漕運運作,填補空缺,時間久了,會引發漏洞處的潰爛,一方崩塌。 這不是長久之計。 當然,在這個戰略佈防的基礎上,李倓還採取了李泌的聯絡回紇的策略,從北線引入兵力,對付范陽、盧龍。 至於河北道的總兵力,李倓也給了郭子儀一個數:二十萬。 這個數字是加上後勤兵力的。 在初步配置了河北防線的架構後,李倓任命了他登基以來的第一個宰相:元載。 元載任職門下侍中,為門下省長官,按照慣例稱左相。 左相對政令有封駁權。 同時,元載兼任吏部尚書,管理大唐人事。 至於右相,也就是大唐帝國的首相是誰,李倓卻還沒有急著任命。 有人傳聞這個位置是留給李泌的,也有人說是留給李倓當時在揚州的一位叫劉晏的心腹。 甚至還有人傳聞是留給楊國忠的。 在任命完元載之後,李倓轉身就給了還在揚州的杜甫一道敕令:任命杜甫為淮南道採訪使。 採訪使是開元二十一年設立的,但還不算穩定。 李倓在這裡任命杜甫為淮南道採訪使,讓不少朝中大臣感到疑惑。 杜甫的名號,一部分人聽過,一部分人沒有聽過。 沒有聽過的,打聽之後也就知道了。 是當年建寧郡王在長安的時候收入麾下的,出身還不錯,京兆杜氏。 能寫詩,但仕途一直不順,後來跟著建寧郡王去揚州,揚州學院的山長。 他的履歷裡沒有吏治政績,甚至據說他本人也不善變通,怎麼看也不是一個做官的好材料。 可是李倓卻恰好看中了杜甫的務實和仁者之心。 和李白的天真浪漫不一樣,杜甫是願意走到小徑上去考察民情的,他懷有一顆同情心。 對於一道最高行政官員,尤其是古代沒有複雜的經濟變化的大環境下,和平地帶官員的個人操守,比能力更重要。 中國古代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是文景兩個皇帝與民休息,發展而來的。 這裡面有一個主題:勞動人民創造盛世。 而前提就是統治者不折騰。 李倓相信,原本就有巨大潛力的淮南道,交給杜甫,他能平衡淮南道各個刺史,不讓官員去打擾百姓。 只要百姓有足夠的空間,富庶只是時間問題。 他希望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