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拉攏楊慎矜(1 / 1)

桌案上的香爐輕煙嫋嫋。 楊慎矜為李倓準備了湯和茶,這是唐人招待客人的標配。 而且茶在唐代還是稀有之物,即便到了宋代,茶也還是上位者的專項,要到北宋末年,一些有錢人才能買茶。 至於北方的遼金,茶葉對他們來說,那是奢侈品,許多貴族都吃不到。 茶葉真正普及,還得到明代。 李倓是吃不習慣這種湯和茶的。 “大王說洛陽貨幣的問題嗎?”楊慎矜的語氣立刻就變了。 “是的,洛陽貨幣。” 楊慎矜說道:“錢重物輕。” 這本是朝廷政務,作為大臣是不能和一個皇族子弟談論的,但楊慎矜說了,顯然是提前有人已經跟他打過招呼。 “何為錢重物輕?”李倓問道。 他很想說,楊慎矜啊,你就別賣關子了,說直白一點。 楊慎矜說道:“貨幣不足,物價很低。” “有多不足?” 楊慎矜意味深長地看了李倓一眼,他想說點什麼,但又沒有說,短暫的沉默後,只說道:“自當今聖人登基以來,朝廷年鑄造貨幣數量最高只有33萬貫,朝廷需要貨幣總額數萬兆,洛陽尚且缺貨幣,更別說汴州和揚州那種商貿發達之地。” 聽楊慎矜說了這個說句,李倓頓時也深以為然。 後世研究唐史的史學家一直認為大唐有嚴重的錢荒,主要鑄造錢的數量,跟不上商品經濟的發展。 實際上,到了北宋依然缺錢。 宋神宗年間,一年鑄造銅錢300萬貫,此後北宋年鑄造銅錢數額都在200萬貫到300萬貫。 但即便如此,依然無法滿足商品交易。 所以後來成都一帶才出現了紙幣交子。 大唐更不必說,年造錢巔峰才33萬貫,恐怕流到民間,對商業交易連塞牙縫都嫌細。 這就是典型的通縮。 通縮的局面就是物價低,例如天寶年間一斗米才13文錢。 這是好事嗎? 對於有錢人來說當然是好事,可對於農民來說就不是好事了。 農民根本無法換到貨幣,農民沒有貨幣,就無法享受商業帶來的舒適。 這樣大部分人只能拿著實物,想要交易的時候,也只能以實物交易。 缺乏交易統一標準的社會,吃虧的永遠是弱勢群體。 當然,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不是簡單貨幣就能闡述清楚的。 “朝廷對此有何策略呢?” 楊慎矜乾笑了兩聲,問道:“大王對這個問題似乎很感興趣?” “牽涉到澄心堂的買賣,不得不問。” “張相公還在的時候,提出的《敕議放私鑄錢》,一直沒有被聖人採納,實際上不採納,民間也有許多私鑄錢幣的,我奉勸大王不要過於關心此事,不僅張九齡沒解決這個問題,當年的宋璟也因為這個問題被罷了相。” 這些李倓當然知道。 李倓說道:“若是如此,王侍御史之前在聖人那裡說的百姓願意出錢幫朝廷運輸調,豈不是……” 楊慎矜的臉色明顯變了。 李倓立刻察覺到了這個變化,他繼續說道:“貨幣不足,王侍御史又要百姓給現錢,百姓去哪裡找現錢呢?” 這個問題還用問嗎? 只能賤賣糧食來換取現錢,交給王鉷。 楊慎矜猶豫了一下,還是想說點什麼,卻依然沒有說,只是道:“大王對朝廷稅賦問的過多了。” “楊公與王侍御史,還有右相,當時在南薰殿與聖人議論賦稅,小王卻在場,楊公還認為小王問得過多嗎?” “大王是宗室皇族,下官奉勸大王最好不要參與政務過甚,這也是為了大王好。” “那楊公私下與術士往來,是為了誰好呢?” 李倓此言一出,楊慎矜面色陡變,連忙說道:“下官好心提醒大王,大王為何要汙衊下官?” 李倓卻不慌不忙笑道:“之前你宅院後面的樹下滲出赤色之物,那術士讓你脫下上衣,每日在後苑靜坐,十日之後,赤色之物消失,可有此事?” 這下楊慎矜更加震驚。 如果上一句楊慎矜還懷疑李倓在詐他,那這一句已經牽涉到細節,不可能是詐了。 “大王何出此言?”楊慎矜卻繼續否認道。 “史敬忠在何處呢?”李倓乾脆點名了。 楊慎矜已經面如死灰。 雙方都沉默片刻。 李倓心裡想著,楊慎矜會不會將自己滅口於此? 斷然不能。 楊慎矜五六十歲了,看家護院加起來,也打不過自己。 而且不到萬不得已,楊慎矜還不會貿然殺一個郡王。 “我說這些並非要為難楊公。”李倓的語氣變得輕鬆起來,“楊公可曾想過一件事?” “什麼事?” “這件事我知道了,那右相會不會也知道了?” 楊慎矜的額頭已經開始滲冷汗,他說道:“右相不可能知道。” 這句話,已經相當於承認了這件事。 李倓又問道:“那楊公可曾向其他人說起圖讖之事呢?”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