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新形勢,新上海(1 / 2)

滴滴滴,長江貨輪按時到達。 江風拂過王星瀾的面龐,猶如美人吹氣一般。 只是,江風卻總是吹不走王星瀾心中的那一絲怒火。 ~~~~~~ 無他,不久前,南京保衛戰剛剛結束,國人震驚不已。 繼淞滬會戰之後,日本人又一次體現了其強大的軍力和國力。 於是乎,一種主義突然在整個國家開始盛行。 擁護這種主義的人稱之為“東亞共和”,而抗日者稱之為“投降叛國”主義。 以後來者的角度來看,投降主義的出現似乎不可思議,甚至是毒瘤。 但,要是身臨其境的話,也就不難理解投降主義出現的緣由了。 畢竟,民國二十七年,德國還沒有發動法西斯戰爭,而日本仍然是世界列強眼中那個可以與之合作的東亞強國。 但,慶幸的是,中華抵抗精神永遠不滅,而,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兩場大戰更是令全國上下統一陣線,統一軍事,一致將槍口對準了日本人。 ~~~~~~~ 武漢,軍事委員會前線臨時指揮部。 “徐州,鄭州,武漢!” 偌大的中國地圖,黃河北方已經幾近淪喪,大半個中原已經處於日本人的鐵蹄之下。 而,每每想到此,常校長便會低聲罵道。 “娘希匹,韓大炮一丟魯省,把黃河一丟,現在整個黃河以北頓時成了日本人防線了! 這小子應該在拉去槍斃十次!” 說到這裡,就不擴音一下國軍原本制定的防禦計劃。 雖然,武器裝備比不過,但是,中國地大物博,擁有廣大的地理緩衝。 因此,正是利用了這種地理優勢,國黨高層第一個計劃,亦稱之為“黃河保衛戰”,出爐了。計劃主要內容:以奔騰的黃河為天然的地理防線,阻擊日軍渡河,在黃河周邊,構建防禦陣地,按照預計,計劃成功之後,國軍至少能夠將日本人阻擊魯省以北半年有餘。 半年,對想要將各種工業設施轉移到西南大後方的國黨政府來說,這是異常珍貴的時間。 但,令人痛恨的,原魯省軍閥,也即是韓大炮,因為怕損失,竟然公開讓日本人在眼皮子底下度過了黃河,並且,隨後,在短短一個月中,相繼,丟了整個山東! 於是乎,訊息一傳來,全國震動,憤怒滿盈。 不出所料,韓大炮也吃了槍子,其部隊也被瓜分。 話說回來,黃河失守,中原喪失,甚至南京失守,屠殺驟起,當,種種的壞訊息穿來之後,中國人並未頹廢,反而,因為日本人的屠殺,整個國家更加團結一心了! 而,當預想中的投降沒有出現之時,日本人不得不又加大了對中國的兵力投入。 繼北平,天津,濟南,青島,上海,南京之後,日本人兵峰直指徐州,鄭州! “徐州,鄭州,此兩地,乃是日本人南下的咽喉!” 指揮杆點著地圖,新任國防部部長,小諸葛白崇喜,大聲闡述著兩地的重要性。 與會的將軍們,神色鄭重,竊竊私語。 而,陳成,則是默默地坐在角落,凝重的望著地圖。 值得一提,陳部長,則是因為淞滬會戰失利,暫時的被擱置了軍職。 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擱置只是暫時的。 畢竟,說到底,淞滬會戰堅持了三個月,讓日本人的“三月滅亡中國”的言論泡了湯,這就是一件大功勞。 不過,明面上,國黨還是要臉面的! 說到底,一個國家抵擋三個月侵略,這怎麼看,都是一件非常掉士氣的事情。 因此,儘管,身上沒有軍職,陳成這個常校長的擁勒仍然是列座在席。 “健生,說那麼多沒有用,我就問一點!” 揮了揮手,白色的手套引人矚目,常校長斷聲問道。 “我們應該注重徐州還是鄭州的防守!” 沒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日本人的兵力不足以支撐日軍從兩個方向侵略,正因此,一個問題便出現了,既然日軍要南下,他們會更注重哪方面呢? “總統,我認為,是徐州!” 許久的寂靜中,國黨上將,李將軍站起身子,堅定道。 徐州? 猜測一出,整個會議室內寂靜無比。 而這個答案,將軍們的心中早就有所預料,因此,臉上也無驚容。 “徐州四平八穩,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大家看,徐州,地處津浦與隴海鐵路交叉點,扼蘇、魯、皖、豫四省要衝,是中原和武漢的重要屏障。” 這些,都是徐州的基本資訊,李上將早已經對此爛熟於心。 對徐州重要的戰略位置,將軍們不置可否,臉色平淡。 這些都是徐州的優點,但,這並不能夠成為日本將兵力聚集於徐州的關鍵點。 不過,很快,李上將說出來的一句話,卻成了日本一定會攻打徐州的佐證。 “而除了徐州重要的地理位置之外,還有一個日本人不得不攻打徐州的理由! 目前態勢,日本人如要合華北和華中之軍,如要南下進攻武漢的話,如要把源源不斷的物資透過京浦線運往前線的話,那麼我方的徐州就是橫亙在日軍心上的一根刺,時刻威脅日本人的後方,因此,他們不得不奪!” 不得不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