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目前的處境,王星瀾倒是看的通透。 即使,藤原商會出了大血,甚至是將所有的流通儲備換成中儲幣,但,估計,侵華日軍和汪偽政府仍然會窮追猛打,一步一步將藤原商會肢解。 這種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事實存在的。 在國家大策面前,一家商會又能夠算得了什麼? 步入七七事變後的第四個年頭,隨著歐美列強逐漸陷入戰爭的泥沼,市面上戰略物資匱乏早就已經成為了常見之情了,而匱乏的日本軍隊從歐美貿易中能夠獲取的戰爭資源也愈加貧乏。 再,伴隨著,鬼子軍隊在中國戰場上的步步維艱,僵持之勢的形成,不管是民間,還是官方機構內,都已經有了一陣風波: 即是,放鬆對中國的攻略,轉而將更緊張的軍隊調往東南亞,獲取其豐富的石油等資源! 這一想法,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慢慢的在國內外掀起了一陣波瀾。 不過,首先,若是想要將軍事重點放在東南亞等地區(諸如工業資源較為豐富的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群島),那麼,首先,日本高層就必須說服一大批支援繼續侵華的鬼子陸軍高層。 之所以,著重,標出“陸軍”,是因為,鬼子海軍,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其實,並未獲得巨大的好處,甚至,除了,幾場沿海的會戰(淞滬,廣州,南京),排名前三的日本海軍,竟在這兩三年間,毫無用武之地了! 所謂,戰爭是軍隊的催化劑。 而,海軍沒有仗打,自然,這幾年的裝備迭代和人員擴充,自然匱乏無比了。 反觀,陸軍,倒是從戰爭初期的17個師團,鯨吞為近百餘個師團。 如此一比,海軍和陸軍,頓時,天壤之別了! 而,可惜的一點是,鬼子的陸軍,和海軍,歷來就是爭鬥不休的。 這種情況,其實,在其他國家中,也很常見,畢竟,一個國家,能夠穩定贍養軍隊的開支,頂破了天,也就百分之三十左右。 這塊蛋糕,陸軍若是分潤的多一點,那麼,海軍就分的少一點。 軍隊,講究的就是個“不進則退”,代表的也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日本,東京。 曾經繁華的都市,在戰爭的摧殘下,倒是熠熠生灰。 不久前,日本全土,正式實行了糧食管制制度,預告著新的時代的到來。 為何如此,原因也很簡單。 這幾年,動員的軍隊人數過大,青壯年勞動力嚴重匱乏,國內的可耕土地大量荒廢,導致糧食產量急劇減少,此外,國際貿易的封鎖,殖民地爆發嚴重糧荒和叛亂,都使得本土缺糧日益嚴重。 一時間,日本本土,倒是有了些傾頹之勢。 “廢物,陸軍那幫傢伙,都是沒腦子的八嘎!” 不大的屋子裡面,坐著的人,也不多。 一隻手,都能夠數得過來,但,人雖少,但,卻每一人手中都握著一部分日本海軍最高的權利。 “長沙,打了那麼久,崗村這個吹噓怪,現在終於也在那裡栽了跟頭了!” 長沙,作為,抗日前線,幾次會戰,都將日軍打的大敗而歸。 一時間,倒是有了,長沙在,則,國黨在的言論。 “沒錯,看看帝國海軍的戰績,只要是帝國海軍參與的戰鬥,那一次,帝國的軍隊不是勢如破竹,依我看,這幫花費帝國軍費的陸軍廢物就應該不拿軍費,這些被陸軍浪費的軍費,應該全部都讓給海軍,造軍艦,增加兵員!” 陣陣抱怨聲,席捲屋內。 不過,抱怨也不無道理。 一方面,鬼子陸軍的推進實在是有些不如人意,另一方面,在世界戰爭爆發,歐洲列強爭相擴張海軍,準備大規模海戰的時候,鬼子海軍不僅停滯不前,沒有建造新的戰列艦,甚至,還因為軍費匱乏,在某些方面,還削減了一部分潛艇部隊。 “德國海軍部,已經制定了新的海軍計劃,在未來的三年內,一共要下海四艘超無畏級戰列艦,此外,還有大量的隨行驅逐艦和潛艇部隊!” 德國,一向是財大氣粗,更何況,在攻佔了法國大半個疆土之後,德國從歐洲等地搜刮的財富更是無人能及,一時間,其海軍上馬瞭如此多的大軍工專案,也是理所應當的。 只是,這麼一來,倒是眼饞了許多人。 “帝國需要改變!” 頓了頓,海軍大臣,內閣大臣,及川古浪為此事奠定了基調。 “明日,我就去找藤原先生,向其告訴吾等的想法。” 隔日,東京,貴族街上。 日本近代,歷史紛雜錯亂。 制度上,日本雖然效仿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是,和英國君主只是個虛假名頭不同,鬼子天皇仍然在國家政治上有著相當大的話語權,此外,從幕府時代延續至今的大貴族,也不像英國的貴族一般,在歷史的潮流中,敗給了資本階層,反倒是,成為了國家政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總的說來,天皇居頂,但也受到來自內閣和軍方的束縛。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