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導,很多內地觀眾認為韓國電影已經超過中國電影,你同意這種觀點嗎?”
“…談不上超越不超越,電影這種東西哪裡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不過,韓國電影這幾年確實發展的很厲害,互相學習吧!”
簡單回答了幾個問題,許輝看向正在耐心跟記者扯皮的神仙姐姐。
這幫人非得逼著劉亦非確認她跟炮輝的關係…
也知道從炮輝嘴裡肯定問不出什麼!
“…好了,我們要進場了…”
……
評委五人組,有蔣雯莉還有楊帆,許輝很熱情打招呼。
楊帆是香港導演,最有名的作品就是王阿姨的《遊園驚夢》,吳顏祖在裡面貢獻了上半身秀…
蔣雯莉,不用多提。
跟國內幾個人寒暄完畢,許輝跟著工作人員見了幾個韓國的大導演還有演員們。
很熱情聊了幾句。
看得出,許輝對這些人的態度跟之前面對宋承憲之流很不一樣。
呃,應該這麼說,涇渭分明!
普遍意義上的韓國電影人,指的是忠武路,而不是那幫韓劇起家的偶像。
就像地下嘿泡瞧不上偶像組合,純粹的韓國電影人也看不起韓劇!
當然那,現在好了很多,忠武路四大小生,劉亞仁、金秀賢、宋仲基、李帝勳,全都是電視劇出道。
韓國電影人很瘋狂,瘋狂到炮輝這麼個標準憤青也會佩服!
韓國政府推行電影分級制度之後,一度想把韓國電影市場當成美爹的後花園,然後,這些電影人靜坐示威,剃了光頭,稱光頭運動!
這件事算是韓國電影崛起的標誌。
從那天之後,韓國電影開始紮根於本土,推出了《生死諜變》、《共同警備區》、《太極旗飄揚》、《漢江怪物》等等口碑、票房爆棚的電影。
也使得韓國電影人更加團結!
07年,韓國電影人認識到市場規模決定了好大喜功的一窩蜂現象只會導致產業泡沫。
危機面前韓國電影人迅速達成統一戰線,各路主創大咖不僅自降身價,而且在持續推廣“電影瘦身運動”的同時積極尋求新的突破。中間體量的影片被大幅縮減,輕體量成為市場主流,尤其鼓勵一人多能的新人導演嘗試型別多樣的低成本創作。
經過三年的低潮、自救與方向調整,2011年韓國本土電影市場佔有率回升至52%,平均製作費則回落到1400萬元人民幣,成功開創了大格局、小電影、全型別、多觀眾層的穩定產業局面!
嘖嘖,1400萬…
都不夠鹿含十分之一片酬!
而且韓國電影人跟歐洲電影人包括好萊塢電影人的的關係都不差。
《潛水鐘》反映了‘歲月號’沉船事件,釜山電影節主辦方釜山市政府堅決反對這樣的電影上映,表示,你們要是敢讓《潛水鐘》上映,老子就撤資,沒了老子的金錢支援,我看你們怎麼玩!
結果,這幫人直接表態不參加電影節了!
不僅如此,他們還聯絡了歐洲三大,讓它們幫著指責釜山市政府…
迫於壓力,釜山市政府只能認輸…
對了,那一屆的釜山國際電影節亮相的最大大牌是李敏浩!
這是表態跟電影圈割斷聯絡?
難怪混了十幾年才主演了一部電影…
這麼一幫為了電影瘋狂的傢伙,所以,他們做出來的電影才能五花八門!
但如果說我們中國的電影人比不上他們,絕對是胡扯!
我們也有剃頭運動!
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一個和八個》正是平均年齡只有27歲的一幫年輕人整出來的一部作品!
廣西電影製片廠硬生生扛著巨大壓力,張俊釗、張一謀、肖鳳、何裙一幫人把頭髮剃了,立下表態會拍出一部好作品!
大師們正年少,也有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時候!
第一百六十章 回國前夜
頒獎典禮沒什麼意思。
提名的、拿獎的電影都沒啥名氣。
一個電影節想要長久辦下去,需要培植屬於自己的嫡系成員,一旦之後成名了,帶給電影節的好處不言而喻。
最好能桃李滿天下!
現如今的釜山電影節還處於廣泛灑網階段。
全世界都沒有幾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電影大師,哪有這麼簡單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