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部分(3 / 4)

小說:冠軍之光 作者:月寒

比賽被叫做洲際盃,全稱是“歐洲/南美洲盃”,在1990年由南美足協和歐洲足協聯合舉辦了第一屆洲際盃賽。比賽的規則很簡單,就是歐洲冠軍盃的冠軍對陣南美解放者杯冠軍。

最開始的時候是施行主客場兩回合制的,根據積分決定勝負。如果積分相同,則再舉行一場附加賽。

在1968年之後,賽制取消了附加賽,如果積分相同,就按照淨勝球多少來區分勝負。

不過這種賽制對於歐洲球隊來說是不太樂意接受的,因為很多歐洲球隊都不願意遠渡重洋去南美洲打一場客場比賽,舟車勞頓的會大大影響自己在國內聯賽的表現。

歐洲俱樂部開始頻頻拒絕參加洲際盃賽。

直到1980年,日本的豐田公司提出了主辦比賽的要求,並且給每支參賽球隊一千五百萬西班牙比塞塔的出場費,取得了洲際盃的冠名權。

從此洲際盃被改名為了中國球迷非常熟悉的“豐田杯”。

賽制也從兩回合比賽變成了一場定勝負,並且比賽地點被固定在了日本東京的國立競技場。

除了出場費之外,每一屆洲際盃的最佳球員還將獲得由豐田公司提供的一輛豐田汽車。

不得不說,贊助洲際盃賽事極大的幫助了豐田公司提升他們在世界範圍內的知名度,同時豐田公司的贊助也讓歐洲的球隊願意遠赴日本來踢一場比賽,解決了賽事之前面臨的問題。同時由於日本人的運營,也讓豐田杯逐漸變成了一項非常重要的賽事,是歐洲冠軍和南美冠軍都願意竭盡全力爭奪勝利的榮譽。

後來國際足聯看南美足聯和歐洲足聯外加日本人把這種洲際盃搞的這麼好,又有知名度,而且這還是一條賣轉播費的新思路。

於是國際足聯也打算搞類似於洲際盃的比賽。

不過他們決定充分發揮他們是國際足聯的優勢,要搞就搞大的。

他們不搞南美洲和歐洲冠軍的對決,他們要把世界上除了南極洲之外的所有大洲的冠軍球隊集合在一起,來一場轟轟烈烈的世界俱樂部盃賽!

2000年,他們搞了第一屆,邀請當時拿到了1999年歐洲冠軍聯賽冠軍的曼聯、1998年豐田杯冠軍皇家馬德里、1998年巴甲聯賽冠軍,同時也是東道主的科林蒂安、1998年南美解放者杯冠軍瓦斯科達伽馬、1999年中北美冠軍盃冠軍墨西哥的內卡薩、1998年亞洲超級盃冠軍沙烏地阿拉伯的阿爾納賽爾、1999年非洲冠軍盃冠軍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1999年大洋洲冠軍盃冠軍澳大利亞的南墨爾本,總共八支球隊參加。

舉辦地在巴西。

不過那一屆盃賽並不算成功。最終奪冠的是巴西的到東道主科林蒂安。

曼聯和皇家馬德里的成績都不怎麼樣,皇家馬德里拿了個第四,曼聯第五。

除了名頭大的嚇人之外,這屆盃賽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

混亂的組織工作,低水平的賽事,歐洲球隊的勉強參加……都導致了這屆世俱杯之後,就因為找不到贊助商等原因,令國際足聯暫時放棄了世俱杯計劃。

直到2005年,國際足聯和豐田杯的主辦方達成了一致,將豐田杯和世俱杯合二為一,豐田杯消失,世俱杯取而代之,變成了唯一的世界性的俱樂部賽事。

2005年的第二屆世俱杯就在日本進行。這次參加的就都是各大洲的冠軍了,不再像第一屆那樣,連國內聯賽冠軍和豐田杯冠軍都能參加了。

最終來自巴西的南美解放者杯冠軍聖保羅拿到了最終冠軍。

2006年的世俱杯依然在日本舉辦,奪冠的球隊是巴西國際隊。剛剛拿到了歐冠冠軍的“夢二隊”巴塞羅那在決賽中輸給了巴西國際,也算是爆了一個冷門。

於是世俱杯都舉辦三屆了,但歐洲球隊竟然還一次都沒有奪冠……

就算歐洲球隊再怎麼覺得世俱杯是雞肋,但如果他們連雞肋冠軍都拿不到,那不是說明他們很無能嗎?

現在歐洲足球發達,或許會讓人認為歐洲球隊就是比南美球隊厲害。但歷史上可不是這樣的。

如果只計算洲際盃和豐田杯的冠軍次數,那麼南美球隊還要略佔上風。

他們以二十二次奪冠,領先歐洲球隊的二十一次奪冠。

只算豐田杯的話,歐洲球隊也沒有明顯優勢,和南美球隊基本上是勢均力敵的。歐洲球隊十三次奪冠,而南美球隊十二次。

不過隨著歐洲足球職業化的發展,歐洲球隊開始主線顯現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