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自閉沉默,低調寡言,那麼他們就認為中國人是這樣的。
如果你開朗活潑,展現出了與他們印象中截然相反的中國人的形象,那麼就會改變他們的看法。
這難道不也是一種“足球外交”嗎?
榮光第一次接受德國媒體,尤其是電視臺的採訪,表現出乎意料的好,相信也會讓德國人改變對中國人的看法吧?
她這麼想著。
不過是不是真的起到了那樣的作用。還要看看之後德國輿論的反應。
於是莫莉決定等待一天,等明天她去收集德國媒體上的看法。
看看德國媒體是不是真的在關注這件事情,是不是有和她一樣的想法。
到時候引用德國媒體的評論,會更有說服力。
想到這裡,莫莉開始在電腦上寫下她的構思。
※※※
媒體之間的競爭是很激烈的。
當莫莉還在等待德國媒體對榮光上電視臺接受採訪的反應時,另外一家同時被邀請接受採訪的《體壇週刊》,已經迫不及待將採訪內容和他們的重磅報道拋了出來。
星期二,每一個習慣去書報亭買報紙的人都會看到《體壇週刊》被擺在了醒目的位置上。
《體壇週刊》在中國算是市場化最成功的專業報刊了,趁著中國隊殺入2002世界盃決賽圈的東風,他們全面超越了老對手《足球週報》。
每個星期二和星期五買《體壇週刊》已經成了很多球迷的固定節目。
因為在歐洲有很多訊息渠道和合作媒體,所以《體壇週刊》往往能夠第一時間為中國球迷奉上歐洲一線的訊息,所以深受讀者球迷的喜愛。
不過今天,每一個看到這份報紙的人,哪怕本來對《體壇週刊》不感興趣的人,或者是《足球週報》的忠實讀者的人,都會忍不住掏錢買上一份《體壇週刊》。
因為他們今天的頭版頭條相當有震撼性。
“中國隊?榮光:沒興趣!”
加粗加黑的標題讓這句話顯得特別觸目驚心。
什麼情況?
榮光沒興趣加入國家隊?!
之前大家都還在憧憬他出現在國家隊,參加今年夏天在本土舉行的亞洲盃呢。
怎麼突然就傳出說榮光沒興趣加入國家隊了呢?
靠,不會是在國外提前賺到錢出了名之後,就不像來回奔波,參加中國隊的比賽了吧?
不行,一定要看看他究竟說了什麼!
於是大家紛紛掏錢買下一份《體壇週刊》,一看究竟。
就這樣,各大城市的《體壇週刊》被迅速搶購一空,各分印點的印刷機不得不馬力全開,加班加點的加印,以供應市場。
那麼《體壇週刊》究竟是怎麼說的呢?
“……我們的記者注意到,在回答有關中國國家隊的問題時,榮光表現的有些冷漠。他表示自己並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作為中國的職業球員,這還有什麼好考慮的嗎?加入中國國家隊,難道不是每一箇中國球員的目標嗎?榮光並沒有回答‘我等待中國國隊的召喚’,也沒有回答‘我非常希望能夠為國爭光’。而是出人意料地回答了‘我沒考慮過’。我想這個回答意味深長……”
這一段話在報道中被加粗重點標了出來。
讓讀者們一眼就注意到這段。他們不需要去聯絡上下文,就可以知道最核心的內容。
那就是榮光對加入國家隊並沒有興趣!
※※※
莫莉整整一天都在調查德國媒體對榮光接受德國電視一臺採訪的反應,正如她所料,德國媒體對榮光在電視中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
這就是她想看到的東西。
於是她開始整理材料,撰寫稿子。
稿子寫得很順利,因為她在翻閱那些德國媒體報道的時候已經不知道打了多少次腹稿,現在不過是把她心中的話寫出來而已。
很快就寫完了,然後潤色了一遍。
就在她打算用電子郵箱傳給國內編輯的時候,卻先接到了社裡從國內打來的電話。
“莫莉,榮光那是怎麼回事兒啊?”打電話的人是社裡國內足球部分的總編李宇生。
這讓莫莉有些奇怪,她是歐洲足球的記者啊,和國內足球沒什麼交集。
而且李總編的問題也很奇怪,什麼叫“榮光那是怎麼回事兒”?
“怎麼了,李總?”
“《體壇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