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侍衛領命而去。
我不禁又問:“他們二位又怎麼了?”
董卓說:“喔,也是因為執意阻撓遷都計劃,被我免去了官職。”
我便說:“他們二位都是有才能和名望的人,不應當因為直言上諫而被免職,否則滿朝文武以後就不再有人敢於直言上諫了;還是趕緊恢復他們的職務吧,以免時間久了造成不好的影響。”
董卓點點頭說:“如此,那便詔令他二人出任光祿大夫之職吧。”
話說,楊彪與黃琬的職務被免去了後,便由衛尉趙謙出任太尉,尚書令王允出任司徒。因而,也就只能再任命二人其它的職務了。(未完待續。。)
第一百零七章 紛爭(七)
遷都的事宜繼續進行,不過這一次並不像之前那麼急迫了。
我建議董卓循序漸進的來,先一步將天子和百官遷往長安安頓好,有了天子和百官的帶頭,可以對民眾起到一定的帶動性,然後再行遷徙就會順利一些。另外,還要再仔細查處究竟是誰促成了暴動事件的發生,類似於集體暴動這樣的情況,如果說不是某些人早有預謀策劃出來的話,一般都是不大可能會發生的。
董卓採納了我的建議,讓劉協和百官先行一步,並交託王允負責處理遷往長安之後的安頓事宜。隨即,又讓張遼帶人去查處究竟是哪些人在暗中煽風點火,捉到之後只要證據確鑿,無需上報即可直接斬首示眾。
於此之時,我又以天子的名義發下告示,向民眾說明了遷都的原因:朝廷遷都並非是因為懼怕叛軍勢大,而是因為朝廷的兵力不及叛軍多,力有不逮。未免群眾的身家性命進一步遭到叛軍的迫害,故而才遷都西京以策安全,望群眾們能予以諒解。
當百姓們都看到這封告示之後,便開始轉變了態度,大多數人都不再堅持先前的抵抗情緒。隨後各自回家收拾東西,按照官兵的指使,帶上家眷逐步朝著長安方向遷徙。
話說,煽動群眾集體暴亂的事情,原本是吳心為袁隗出的連環計。其手段不過是利用群眾不願捨棄家業的情緒,四處散播不利於遷都舉措的謠言,再使人帶頭起來反對。而後群眾就會受到帶動,為了保衛自己的身家而奮起反抗。
再當群情激憤而起來反抗的時候,朝中的一些大臣們必然會為了考慮控制眼下的局面,而上書勸諫撤銷遷都的計劃。並且愈是性情耿直的人,愈是會勸諫得激烈。兼之董卓的脾氣也比較暴躁,容不得那些過於違抗自己命令的人。因而。才會出現周毖、伍瓊這兩個原本受董卓親信器重的人,卻反遭到處斬的下場。如這般便使得董卓成為了一個暴君的形象,繼而又疏遠了他與下屬之間的關係。
如此一環套一環的計策,著實不是一般人能夠設計出來的。只有那些深通人心與人性本質的人,才能夠想得出如此高明的計謀。
雖然,敵人的計謀已經被我給破除了,但是董卓殘害忠臣的暴君形象,卻已深深地埋入了眾臣的心裡。因而,對於敵人來說,他的計謀是否被破除都無關緊要了。因為他的目的已經達成了。
是時,袁基慌張地跑來太傅別苑,對袁隗說:“叔父,不好了,天子起駕遷都長安,百姓們都跟著遷徙了!”
“什麼!”袁隗頓時臉色一變,轉而趕忙問:“吳先生在哪裡,他不是說此計策一定可以成功的嗎?”
袁基回道:“吳先生已經離開了,他臨走之前讓小侄趕緊來稟報叔父。即刻收拾細軟帶著家小離去,否則必將有殺身之禍!”
袁隗便起身說:“走,快回家裡收拾細軟去!”
二人一邊走,袁基一邊又說:“小侄已命家眷在收拾行李了。隨後只消混在民眾的隊伍裡便可;待到出城之後,渡過伊水,咱們再繞道往南出轘轅關,便可前往公路所在的魯陽了。”
袁隗不禁問:“從轘轅關能出得去嗎?”
袁基說:“叔父放心。轘轅都尉是我家外甥高幹的堂弟高楓,都是自家人,很可靠的。”
袁隗點頭說:“那就好。”
高楓便是那個當初跟我一起侍衛顯陽苑的執戟郎中。後來我當了尚書令。知道他武藝不錯,就下詔提拔他做了轘轅都尉。
話說洛陽八關,每個關口都設有一個專門的都尉負責領兵駐守,保衛的京城的安全。然而,只要有一關失守了,洛陽的門戶基本上就等於是被洞開了。因而,想要以少量的兵力守衛住洛陽是很艱難的,遷都則是比較穩妥的策略。
原本,董卓召集了留守下來的那些謀士將領,商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