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1 / 4)

小說:兩漢往事 作者:世紀史詩

實際上,這兩重意思相通的。

可以試想。

劉恆這次進京不是皇帝的詔令,而是群臣的邀請,這本身就隱藏著巨大風險。也就是說,自己能否順利繼位,就看群臣的態度。如果群臣得到自己抵京的訊息而無動於衷,無疑朝廷有變;如果群臣出城迎接,則表明自己此舉深得人心。

如果沒頭沒腦跑進去,那就沒有了緩和餘地。群臣出迎也就罷了;要是沒一個出來和你見面,那就慘了,既掉了面子還得夾著尾巴走人,說不定還得把命留下。

更深一層說,此舉也是劉恆與群臣博弈的開始。

畢竟我是你們請來的老大,那你們就乖乖地站出來拜碼頭,別指望我去向你們討好。如果不給足我面子,那對不起,老子不伺候了,調頭回家,咱們井水不犯河水,你們愛找誰找誰。

一個小舉動,劉恆動的心思可謂頗深。

說白了,這就是政治。這位在窮山僻壤長大的年輕人,卻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老手。僅他動的這番心思,就很清楚這是個什麼樣的人了。陳平、周勃等人挑來揀去找來這個人,夠他們喝一壺了。不過對西漢王朝而言,這是一個幸運。。

宋昌馬不停蹄地跑進了京,他一口氣跑到了長樂宮北的渭橋(秦始皇在渭水上架設的橋樑,連線渭水南北的長樂宮和咸陽宮。此橋在西漢都城長安之北)。

到這裡後,不用再跑了,因為陳平、周勃帶領群臣已經等在了這裡。應該說,這些人一直在關注著劉恆的行程,劉恆現今身居何處,他們無比清楚。

說白了,他們對劉恆的行程,比劉恆本人還要重視,因為劉恆的態度是隱憂,而群臣則是焦急。說他們望穿秋水,一點也不算過分。

之所以會有如此效果,關鍵原因還在於博弈本身,因為現在有很多人正瞪著兩眼盯著朝廷。陳平、周勃等人的既得利益能否得到保障,關鍵環節就是讓這位靠得住的年輕人,儘快登上皇位。應該說,他們的這個認識是不為過的。

這個場景,讓宋昌興奮異常,立刻調轉馬頭返回劉恆的身邊,報告了這個訊息。

事情的走向均按預期發展著。當然,這並不代表沒人提出疑義,但大局已定,劉恆的繼位已經毫無懸念了。

劉恆,你老老實實進京吧。

第十三章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

最終,群臣達成一直意見,擁立劉恆登基。

方針是定了下來,但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

群臣面臨的問題就是各路諸侯王們。

前段時間,劉襄一呼百應,各路諸侯有兵的出兵,有錢的出錢,搞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自助遊。

陳平、周勃滅掉呂家後,打著皇帝的旗號下發了一道詔令:罷兵歸國。

最終,鑑於灌嬰威名,各路諸侯紛紛調頭回家。

然而,這些人身在封國,心在長安。也就是說,無數隻眼睛正緊盯著朝廷,坐觀陳平等人的舉措。如果群臣稍有不慎,這些人一時三刻就會再搞一次自助遊。

在這些人中,劉襄無疑是最熱心的一位,他相信兄弟劉章說過的話:陳平是個厚道人。

劉襄對自己稱帝這件事,是深信不疑的,時刻暢想百官跪迎的場景,甚至開始做起了進京的準備。

就在劉襄焦急地等待中,陳平、周勃派使者暗自離京。

然而,劉襄不曾想到的是,使者的目的地是代國。

而就在此時,劉恆正老老實實地當他的代王。

一直以來,“皇帝”那個位置,劉恆從來沒想過,不是不願意想,而是不敢想。當初老爹就不怎麼待見他,何況是現在?在這次熱鬧非凡的博弈中,劉恆算是個奇葩,既安生又本分,京城已鬧的天翻地覆,而劉恆卻沒事人一個,釣釣魚、溜溜彎,日子過的很愜意。

就在劉恆愜意的過小日子時,陳平的使者汗流浹背地跑了過來。

使者規規矩矩給劉恆磕個頭,然後開了口:群臣擁立陛下進京登基。

這句話,把劉恆嚇了一跳。自己一個不起眼的王爺,突然和“陛下”兩個字聯絡到了一起。進京登基?忽悠我的吧?

回過神後,劉恆連忙起身擺著手說:請先生回朝,言於諸臣,劉恆何德何能?萬不敢有此舉。

下邊的場景很滑稽,使者賣力磕頭相請,劉恆頻繁擺手推辭,就這樣僵持了半天,使者無奈,只好起身告辭。

也許大家會認為,劉恆的推辭是假惺惺的表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