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異想天開的計劃
張澈手裡的這份企劃書與其說是綜藝專案企劃書,還不如說是一份綜藝合作意向書,而合作的目標居然是娛樂圈老大中的老大電視臺。
這份意向書很詳細,先是對最近5年內所有高收視率的藝能節目進行了一個資料統計。李彩琳不知道透過什麼渠道搞到了尼爾森收視資料的完整版本,對各個節目的收視人群進行了一個統計,然後每個節目尋找收視人群最多的三個地方對當地民眾進行了一個市場調查,包括喜好,收視目標,收視時間,節目形式等等,這張調查表最後也以附件的形式就附在了意向書的背後。整個意向書的第一部分就是從這些調中得出了一個結論,現在的綜藝正面臨從室內向室外的轉型,除了特定題材的脫口秀節目外,未來室外綜藝應該是綜藝節目最大的趨勢。
第二部分緊接著就畫風一轉,開始對現有的室外綜藝進行了分析,從題材到內容,發現室外綜藝很難實現一到兩個mc加不固定嘉賓這種模式,轉而採取的6到7名固定mc其中安排一個主mc的構架,嘉賓貌似少了,但是長久來看邀請費卻是增長了的,再加上以往室內節目可能只要20…30人的拍攝團隊,5…6臺固定攝像機,最多加一臺搖臂攝像機。但是如果是換成室外綜藝的話,攝像機數量就要翻三倍以上,工作人員也至少需要50…70人,有的甚至可能需要100人以上,這些都是看的見的費用支出,還有一些道具,場地租賃,跟拍攝地方溝通等等隱性支出,未來室外綜藝一定會變成燒錢大戶。
第三部分開始對現有所有節目的廣告投放進行了分析,發現在現在的市場下,如果要實現收支平衡的話,那麼收視率至少要達到10%以上才有可能,否則完全是虧本賺吆喝,也因此引出了最後一部分,也就是整個意向書核心透過外包或者其他的形式,綜藝節目的製作由專業的製作團隊去負責,而電視臺只提供一個放送平臺,這樣實現降低成本和風險,然後製作團隊和電視臺又可以對節目收益進行再分配,算得上是一個雙贏的方案。
看得出來,這份意向書李彩琳花了大心思,論據充分,邏輯通順,資料詳實。但是張澈想說的是,這玩意兒不是畢業的時候用來敷衍導師的論文啊。
“你這些資料都是哪裡來的?”張澈看完了整份意向書後,提出了第一個問題。
“一部分是透過朋友拿到的,一部分是拜託了專業的調查公司去做的調查,收視率和盈利的關係是專門諮詢了廣告公司的朋友,一起弄出來的。怎麼,有問題!”李彩琳同樣很認真的回答,這個時候就是很標準的公司會議模式了,其他人也跟著開始嚴肅起來。
“別的不太清楚,但是綜藝製作的成本核算有問題,現在雖然說是pd負責制,但是綜藝的經費其實不是一次性就發放到位的,而且有的特輯超預算製作也不是不可能,但有的時候可能三個月用不了一個月的預算,所以很難去界定成本的具體數額,有時候一年下來可能超了很多,但也可能還略有節餘。”張澈站在pd的立場上說了一下他的見聞,主要是自己看到的和金泰浩傳授的。
“還有藝人的演出費用,其實您把非固定嘉賓和固定嘉賓的演出費都算的有點高,我剛剛看了下,這裡面有很多都是市面報價,但是實際上有很多藝人是拿不到那個價格的,電視臺肯定會壓價,有時候跑一趟綜藝的收入只能剛夠油錢,所得到的就是一個宣傳的機會而已。”金基大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道。
“這麼說的話,資料需要進行大改?”李彩琳有點失望了,自己辛苦了半年的成果啊。
張澈和金基大笑了,同時搖搖頭,由張澈說道:“其實完善一下就好,就是給你提個醒,這份意向書裡面的資料雖然大體上說不上錯,但是面對專業的電視臺領導層,顯得說服力不夠。”
“哦!”李彩琳先是嘟著小嘴應承了一下,但是瞬間就回過味來,睜大眼睛的問道:“這麼說,你們同意這個計劃了?”
“嘛,為什麼不呢,雖然有點異想天開的想從電視臺嘴裡搶肉吃,但是好歹是個想法麼,失敗了也賠不了什麼。”張澈笑著點點頭,說道。
“嗯,我也覺得可以試試,現在也不是沒有外包的綜藝製作,雖然只是後期的外包剪輯,但是總有先例可循的。”金基大也同意道。
“你們倆都同意了,那我也沒什麼意見。”半天不說話的李浩揚也表態了。
李彩琳很開心,轉頭看向唯一沒有表態的率智,看的率智有點發毛,隨即反應過來李彩琳的意思,趕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