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3 / 4)

來北京與自己團驟。殊不料,這麼一個微渺的請求,引來清廷御史一陣猛轟。別說,參劾他的疏奏有理有據:

“(孫可望)始以張獻忠養子荼毒蜀楚,神人共憤。繼而稱兵犯順,逆我顏行。迨眾叛親離,計無復之,方率數百疲敝之卒,亡命來歸……”

揭他老底後,御史又稱,孫可望之弟只是一個食糧兵丁,白身無官,這樣的人,怎敢冒用妄用國家驛傳?

看到劾奏後,孫可望五雷轟頂,趕忙上疏謝罪。

不久,又有人揭發他家人在天津有放債取利之事。為此,他很快遭到清廷責斥。老小子幾天睡不著覺,鬢髮皆白。

聽聞清軍大定雲南的訊息,孫可望自己知道本人的利用價值已經不大,只好主動上疏,乞辭王爵,時為順治十七年(1660年)夏天。

順治帝也是個陰君,假裝高姿態,仍下旨讓他保有王爵。

孫可望一肚子苦水,滿腹鬱積“苦哀”,向順治帝打報告訴說:“臣於明季失身行伍,浪跡疆場,各處人民遷徙逃亡不無居所,此怨臣者有之;今臣叨膺(皇帝)寵眷,無寸功可記,一旦錫以王爵,此忌臣者有之;再可慮者,臣下文官如吳逢聖、武官劉天秀等百有餘員,蒙皇上格外加恩,官爵太重,每見(他們)出入朝班,諸人睨目而視。臣知朝廷有逾分之(恩)典,眾心沸騰之端也。然怨忌既積於心,妒害自生於外,謗議之事,久知不免。”

這年年底,孫可望就死了。正史上說他是“病死”,但《行在陽秋》等筆記中,均說他是隨順治帝出獵時被皇家禁衛軍射死。如果是中箭死,顯非清朝軍人誤射。還有筆記記載他是被清廷毒死。而且,記載他非正常死亡的筆記作者,並非民國報人,皆是明末清初的漢族學人,事有所聞,當非空穴來風。

孫可望死後,其子孫徵淇襲封,幾個月後即死掉,死因更可疑。孫徵淇之弟孫徵淳襲封,清廷沒再下手。康熙初年,清廷削減“義王”孫徵淳俸銀。孫徵淳死後,清廷把孫家的爵位降為公爵。到了乾隆年間,清廷索性取消了孫家子孫的“世職”。老孫一家,就這樣平空消失於歷史舞臺之上,只留下無恥的聲名和後人的笑罵。

為行文方便,再講一下那位洪承疇。

孫可望降後,洪承疇作為滿清“開國功臣”的形象更加高大和完滿。老混蛋再不裝病,為清軍進攻滇黔日夜操勞,夙興夜寐,日理萬機。

由於出身漢人儒臣,不僅在軍事上策劃進軍路線,老洪在政治上還出“收拾人心”之策,為滿洲主子可謂憚精竭慮。比如,對待當地少數民族,他就為清廷出主意,對這些人不要採用“剃髮易服”的政策,轉而用收買政策。對於富於民族自尊心的漢人,滿清一定堅持剃髮易服,從心理的根上摧毀民族意志,對於這些窮鄉僻壤的土著,確實根本永不著枉費此心。所以,洪承疇這著果然管事,土著們只要大花衣服照穿,大銀環子照套,管他明軍清軍,給銀子給委任狀就萬事大吉,眾多的雲貴土著紛紛歸附。

清軍攻奪雲南大部之後,洪承疇不避崎嶇,一路迢迢,親自到昆明坐鎮指揮,處理善後事宜。

忙到順治十六年底,老漢奸真的得了重病,上疏乞休。得到批准後,慢慢往回走,準備回北京養病。

1661年(順治十八年),順治帝病死,人在淮安的洪承疇聞此噩耗,號慟欲絕。他舍舟登岸,以垂老之軀,乘馬飛奔北京奔喪,在景山大哭虜帝(難道一點沒有哭崇禎的意思?)。

素袍白服,老奸賊哭了二十多天才回京。

以後,每至月朔,他都要哭一次順治帝,老嘴喃喃,不知所云。如逢節日,老漢奸都要在家擺設香案,身穿朝服,望闕叩拜,以表達他對清朝的耿耿忠心。

康熙四年,洪承疇病死於家,時年七十三,竟然與孔聖同壽,真是蒼天無眼。

過了兩年,清廷才發下碑文,基本上對他的一生作了總結和根據,仔細推敲,褒中有貶:

永曆朝廷活〃曹操”(11)

稽古興朝,必有賢良之臣,坐則榮以高爵,歿亦賜以豐碑,所以勸忠,蓋其備也。爾洪承疇,才能敏練,器宇淵宏,我朝平定錦州、松山等處,破明兵十三萬時獲爾,蒙太宗皇帝寬恩撫育(這兩句話最意味深長)。逮克取京城,大兵南下,爾圖報豢養之恩,督理綠旗官兵,協同大兵殲逆,首擒偽王,發獲奸細,招徠叛黨,除黨安民,所在著績。事竣還朝,仍贊綸扉,爾能夙夜宣勞,恪供厥職。旋畀爾經略五省,隨滿洲大兵,進取雲貴,招撫軍民土司,供應大兵糧餉,能濟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