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不但沒有像號外中所言的“時時刻刻增兵”,反而在想盡辦法擺脫北大營這個死神降臨的營院。
《大阪朝日新聞》號外 昭和六年九月十九日
(奉天特電19日發)
19日午前1時25分,攻擊北大營之部隊中,部分兵,向正在頑強抵抗的守備彈藥庫的###軍,開始了猛烈地攻擊。
“高粱葉子青又青,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先佔火藥庫;後佔北大營,殺人放火真是兇……”這是九一八事變後,在關東大地上和流亡關內的東北民眾間流傳很廣的歌謠。
事實上,日軍是在先佔領北大營的大部分營區後,才攻入火藥庫的。守護火藥庫的中國士兵接到了“不抵抗”的命令,沒有準備還擊,紛紛被日軍射殺、殺戮,一名中國軍械官被打死。
火藥庫內,流淌著中國官兵的鮮血。
《大阪朝日新聞》號外 昭和六年九月十九日
(奉天特電19日發)
北大營方面的###軍隊,直到午前3時半,還在以大炮猛烈炮擊日軍,展開頑強地抵抗,開始了猛烈戰鬥。
號外雖然欺人之談寫到東北軍第七旅“以大炮猛烈炮擊日軍”,但是,日軍承認受到“頑強地抵抗”。
姜明文在《九一八事變親歷記》中寫道:“一直持續到19日凌晨4點多鐘,外面槍聲大作,日本兵已經把我們包圍了。我們立即以熾烈的火力還擊,將對方的火力壓制下去。”
在還擊的槍聲中,全旅三個團先後突出營房,含恨撤退到東山嘴子,集結待命。
當時擔任日本駐奉天總領事的林久治郎,曾在遺著中記載:北大營當時有以王以哲為旅長的第七旅駐軍。中國軍隊一方面為我軍的突然襲擊所驚呆,另一方面還得執行上級不抵抗和撤退的命令,所以被我僅600人的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所驅散。拂曉,北大營即為我完全佔領。向著奉天城內進軍的第二十九聯隊,途中反覆掃蕩中國警察,於午前4時左右進入城內,這裡也是天未亮就完全佔領。
txt小說上傳分享
在生與死煎熬中迸發怒火(2)
據統計,北大營一戰,中國軍隊傷亡335人,失蹤483人,日軍死亡2人,受傷20多人。
日軍佔領北大營後,惱羞成怒,在將遺留的軍械、錢款掠獲後,他們燃起了大火,將北大營的大部分營房付之一炬。直到9月19日中午,大火仍未熄滅。
歷史是什麼?儘管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固定的形象,雖然歲月也許涵蓋了所有逝去,但沒有人能夠躲避客觀存在的剖視。
用刺刀助虐攻勢和佔據(1)
9月19日午後4時10分,日軍在東北航空隊獲取的飛機。
5時許,火光中,不抵抗政策不僅使北大營走向毀滅。也讓瀋陽城在哀號聲中走向淪陷。
發動九一八事變,日軍為配合全面攻佔瀋陽地區,本莊繁命令滿鐵沿線日軍迅速向瀋陽集結,支援攻擊沈陽的日軍。從19日凌晨1時至8時,從撫順、遼陽、鐵嶺、本溪、鞍山、海城、四平、公主嶺等地向瀋陽共出發13列軍車,先後到達瀋陽,迅即投入戰鬥,加強了日軍攻勢。
《大阪朝日新聞》號外 昭和六年九月十九日
“###方面兵力是2萬2千6百名”
(奉天特電19日發)
在奉天的###軍兵力是被日軍佔領的北大營、東大營和其他合起來有1萬8千8百名,再加3千3百名巡警,共有2萬2千6百名。
由北大營撤退的第七旅官兵,向瀋陽城東約10公里的東山嘴子疾進。他們選擇這裡作為噩夢後的第一個落腳點。
東大營,位於瀋陽城東約10公里的東山嘴子,是東北軍第二大營區,東北講武堂所在地。事變前,第七旅六二一團的三個連也駐紮在東大營,講武堂2000多名師生與第七旅的官兵和睦相處。
東北講武堂是張學良的母校,是東北地區最優秀的軍事教育機構。1919年創辦以後,12年的時間訓練了十一期學員、約9000名畢業生,其中不乏後來成為抗日名將的黃顯聲、馮佔海、王鐵漢、唐聚五、呂正操等將領。教育成果的顯著和畢業生的影響力,使東北講武堂躋身“民國四大軍校”的行列。
9月18日晚上10點多鐘,北大營方向傳出的槍炮聲,將已經就寢的講武堂學員們驚醒。
很快,在營內值班發覺:由於日軍切斷了省垣所有電線,東大營失掉了和北大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