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3 / 4)

陪到底!”說罷,扭頭傳令:“苗化雨,拆除鹿角丫叉,放韓元帥及殘存的大遼將士回國。”

“遵令。”苗化雨立刻行動。 韓貴不信:“楊令公,你真放我走?”

“後會有期,但願不是在沙場之上!”

韓貴走了,遼兵遼將走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就這麼快的結束了!

書要簡捷:吳鎮北仍回獨石口、劉大興仍回古北口、馬天成仍回真峰口、郭維海照舊督巡,四位總兵各就各位,還是前沿將領。楊令公帶領陳伯年、柴榮芳、郎吉平、黃如忠、苗化雨、石若璧六位邊關元帥,同回居庸關。慶功完畢.又將戰況寫好奏摺,派快馬送遞京師。過了一個月,金鞭鎮殿王呼延贊來了:“表哥,我是專管跑道送信的,又來向你傳達聖旨。”

邊關六帥參拜王爺,呼延贊一擺手:“都是老哥們兒,這套免啦。你們看旨吧。”

聖旨表彰了楊繼業的功勞,賞黃金一千兩,紫袍一領。餘者六帥,備賞黃金五百兩,紅袍一領。最後還說:十餘年前.朕封邊關八令公,如今,七人立功,一人有罪。王仲漢歷來狂傲,隱匪軍情,醉失北三關,朕本欲嚴懲,株連三族。念其已死,與朕又有舊情,特赦三族無罪。唯其嫡子王順,不可輕恕。欽命王順更名改姓為楊延順,劃歸楊繼業膝下為兒,永遠不準認祖歸宗。此外,邊陲戰亂,楊繼業暫守九關,不必回都,鐵此!

邊關六帥且喜且嘆,喜的是楊令公有了七郎八虎;嘆的是王令公身後絕嗣。怎奈這是聖命,誰敢不遵?

楊繼業既然當上九關大帥,就不能再回佘塘關了。他請三公子佘賽豹回去送信,並將夫人賽花、七個兒子、兩個女兒以及邊關七帥的九名小公子一道接來居庸關,令他們在這裡習文練武。誰知那十八個少年還沒來,北三關的總兵們卻先把四個兒子進來了,還說什麼:楊令公別偏別向,王順改名楊延順,算你的八郎兒了,其餘的十二個孩子,清一色收為徒弟吧。這樣一來可熱鬧了:楊延平、楊延定、楊延光、揚延輝,楊延德,楊延昭、楊延嗣、楊延順、揚八姐、楊九妹、陳林,柴幹,郎千,郎萬、黃龍,黃虎、苗剛、石青、吳凱、劉奇、馬巨、郭虛,連男帶女,二十二個孩子同堂學藝,九關大帥府簡直成了“幼兒園”!

楊令公喜歡孩子,佘賽花更喜歡孩子。夫妻常常一起傳藝,確實不偏不向。但是他們心裡清楚:將來出類拔萃者,只有楊六郎、楊七郎!餘下的二十個孩子,天資不高,才智相差無幾。即便不受任何挫折,前途也很有限。

日月穿梭,光陰似箭。眨眼之間又過了十年。孩子們漸漸長大了,男的英武、女的俊美。好像是一堂銀娃娃,一個比一個水靈。可是,歲月又很無情。那些老將們卻一個接著一個登上了黃泉之路。如今,邊關六帥只剩下了居庸關的柴榮芳,塞外四總兵只剩下了獨石口的吳鎮北。楊令公對著兩位老友,常常無限唏噓:“唉,人生如夢,轉眼就是百年呀!”

這十年間,宋太宗曾幾次想調楊令公進京述職,可是九關大帥又無人敢接。這個位置關係到國家安危,責任重大。皇帝無奈,只好讓楊繼業仍留任上。每逢年節,都派欽差來犒賞。君臣之間,感情十分密切。

這十年間,楊府本身也起了很大變化。已經有五位公子先後婚配。楊大郎娶妻張金定,楊二郎娶妻李翠屏,楊三郎娶妻宋月梅,揚四郎娶妻林月英,楊五郎娶妻馬賽花。這五房少夫人都是世家出身,或多或少都會些武藝,經常陪著婆婆和八姐、九妹演練騎射。這些天倫之樂,也就不必細說了。

這日清晨,老總管楊洪來到後堂。有人若問:這個楊洪是不是楊繼業剛出世時,身邊隨從的那個小家將啊?對了,正是他。如今已經年過四十,當上了九關大帥府總管。他手中拿著一封書信,近前稟報:“令公、夫人,這是雲府派人送來的請帖,他們在門房等著回信。”

“嗯。”楊令公點了點頭。“夫人,由你處理。”

原來,五代年間,居庸關元帥名叫雲昌武。大宋立國之後,這個人便當起了隱士。他的兒子云鍾飛,武功很高,兵法也不錯。楊令公曾經多次請他出仕,卻被他父親、百歲老人云昌武婉言謝絕:“我們雲家永不為宋家官。”

雲鍾飛與居庸關現任元帥柴榮芳是結盟兄弟。他有個女兒叫雲秀英,今年十六歲,五官清俊,刀馬嫻熟。為此,想許配柴榮芳之子柴幹,誰料柴榮芳連連擺手:“人貴有自知之明。我那兒子配不上你那姑娘。乾脆,我當個媒人,把侄女介紹給楊家將吧。”

“人家那種地位,能瞧得起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